正文 第四章生活娛樂化,娛樂生活化(1 / 2)

美國娛樂界最具權威的波茲—阿倫—漢密爾頓傳媒娛樂公司的創辦人米切爾·J.沃爾夫在《娛樂經濟》一書中認為,人類即將進入娛樂經濟時代,“娛樂因素”將成為產品與服務競爭的關鍵,消費者不管購買什麼,都在其中尋求“娛樂”的成分。在這種“娛樂導向消費”的趨勢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服務提供娛樂功能和娛樂因素。能讓人感受到輕鬆有趣,跟休閑娛樂甚至文化藝術有關的人、事、物,都是娛樂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其他產業不斷效仿娛樂業大亨采取的策略時,便進入了“娛樂經濟時代”。

進入21世紀,“娛樂”將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於我們身邊,給人提供娛樂,讓人體驗快感……用美國經濟學家沃爾夫的話說就是:用娛樂因素改造我們的經濟,娛樂經濟優化生活。

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曾說,人類在完成了維持和延續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後,尚有剩餘的精力存在,這種剩餘精力的釋放,主要是娛樂。馬林諾夫斯基認為:“遊戲、遊藝、運動和藝術的消遣,把人從常軌中解放出來,消除文化生活的緊張與拘束……使人在娛樂之餘,能將精神重振起來……”

現代社會,娛樂是有目的的活動行為,是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生活的進程中用以調節節奏、獲得休息的手段,同時也是對現代社會競爭壓力的一種釋放。娛樂活動中所呈現的益智性、健身性、美育性、技藝性、交際性等等,是現代人紛紛對娛樂活動抱以非凡熱情的原因之一。

娛樂經濟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滿足消費者生理、心理欲望的“樂趣導向”消費的新型經濟。娛樂經濟越來越成為經濟的亮點,越來越代表未來經濟的走勢。當今世界,文化休閑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崛起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著名未來學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經濟將出現五大浪潮》一文中認為,娛樂經濟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網絡技術高度發展,人類社會信息化;娛樂經濟產值將占GNP的50%以上;人們對購買物品的態度、觀點和行動方式將發生根本的變化;提供奇遇和冒險的行業將尤為繁榮興旺,娛樂經濟的核心是創造內在體驗。

從娛樂經濟的最初形態來看,商貿業是最早采用娛樂形式開展促銷活動的,古有卓文君“當壚沽酒”,“頓時遠近轟動,小酒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史玄的《舊京遺事》寫到明末的時候也說:“京城五月,輻湊佳蔬名果,隨聲唱賣。聽唱一聲而辨其何物品者、何人擔市也。”而今,將購物環境創造成休閑娛樂的場所,都是運用娛樂手段拉動經濟增長的有益嚐試。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文化娛樂產業年均贏利達1500億美元,並以15%的速度遞增。美國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2002年6月4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摘自《新聞午報》2002年6月6日。在美國,文化產業又稱娛樂產業,年收入達4000億美元,是美國第二大產業。同上。一些躋身於世界500強的跨國集團公司每年經營的文化娛樂效益令人刮目相看:美國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開發的娛樂性的主題公園及其相關的音像、電影製品等年經營額曾達229176億美元;美國時代·華納公司經營媒體娛樂業,年經營額曾高達145182億美元;美國維亞康姆公司經營的文化休閑娛樂業,年收益曾為120196億美元。近年來美國娛樂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IT產業。華盛頓經濟發展基金會主席傑裏米·裏夫金說:“如今創造財富的主要手段是將文化資源轉化為需要付錢的個人經曆和娛樂。”美國《時代》雜誌預言:2015年前後,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休閑在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將占有一半的份額。事實上,當前休閑產業已成為美國第一位的經濟活動。據美國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美國人有1/3的休閑時間,有2/3的收入用於休閑,有1/3的土地麵積用於休閑。專家預測,今後幾年裏,美國經濟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

中國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莎士比亞也說:“整個世界是一個舞台。”而今,瑪麗·伊麗莎白·威廉姆斯(MaryElizabethWilliams)卻說:“莎士比亞說得不對,整個世界不是一個舞台——而是一個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首先出現在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美國、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1955年在美國弗羅裏達州建成的迪斯尼樂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主題公園,1996年,美國有1500多萬人次參觀了迪斯尼樂園,而到首都華盛頓觀光的隻有108萬人次。在美國,娛樂及體驗因素完全滲透到商業和服務業中,聰明的投資者已開始把資金轉向休閑企業,包括電影、電視、出版、音樂、酒店以及經營主題遊樂園等。“米老鼠打一個噴嚏,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為它買感冒藥”,迪斯尼建立以米老鼠為主角的主題公園,讓成千上萬的孩子著迷,成為全世界的娛樂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