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尋找精神的興奮點(2 / 2)

其一,傳媒娛樂化是現代人追求“3E主義”——即娛樂(Entertain)、體驗(Experience)和享受(Enjoy)生活狀態的需要。“3E主義”集中體現了現代都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在現代社會高強度、快節奏的環境中,人們不願意把自己逼得太緊張,都希望能舒舒服服地過一種享受的生活,這種心態是今天娛樂化流行的關鍵。雖然政府和學界對於傳媒娛樂化仍有很多異議,但也有學者表示,娛樂化並不是壞事,關鍵是怎樣把娛樂化趨向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輕。

其二,傳媒娛樂化是信息爆炸時代的產物。從現代社會來講,信息消費方式越來越趨於輕鬆,人們很需要從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解脫出來,因此,他們更容易接受具有貼近性、親和力的信息。索尼影視娛樂公司中國地區總經理陳建德說,大眾文化娛樂化是市場化和全球化必然的結果。在美國,傳媒的娛樂性內容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嚴肅新聞也竭力用娛樂性來包裝。美國的大眾娛樂業是美國最大的支柱產業,相比之下中國的電影產業微不足道,全年隻有6億的票房,娛樂化的程度可能還不夠,還需要做得更專業,更加吸引大眾。

其三,傳媒娛樂化是經濟壓力之下的產物。大眾傳媒要贏利,必須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以吸引廣告客戶。作為獨立運行的現代媒體,它的信息就如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那樣,哪些商品最好銷,消費群數量最大,就生產什麼;哪些商品投入小產出大,就著力經營哪些商品。新聞雖然不是商品,但它同樣具有商品的屬性。大眾傳媒的新聞要吸引受眾,從而吸引更多廣告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娛樂。作為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的媒介,麵對當前來勢洶洶的市場化浪潮,無論在操作方式、運營模式還是編輯方針等方麵都會不同程度地商業化,最明顯的是媒介內容上娛樂化傾向被強化。

北京光線電視傳播公司總裁王長田表示,從湖南電視台《快樂大本營》的成功,到光線娛樂節目的深入人心,再到湖南電視台《晚間新聞》“說新聞”的形式,電視節目製作“娛樂化”傾向已引發了探討和爭議,這表明電視產業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不可避免地選擇了追隨市場的舞步。

“壞消息,好新聞。”這是傳媒界人盡皆知的一句話。戰爭是人類的災難,但也是記者夢寐以求的機遇,是傳媒翹首以待的熱點,這就是傳媒與生俱來的悲哀。美英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是人類曆史上首次電視直播的戰爭。從2003年3月20日開始,人們一覺醒來,便想知道,也不得不知道——今天又有多少人在戰爭中陣亡,美英聯軍離巴格達還有多少公裏,薩達姆是不是已經被炸死,好像全世界在為我們放著哨。我們不再滿足“TNT”(TodayNewsToday,即今日消息今日報道),而是“NNN”(NowNewsNow,即現場消息現在報道)。很難說是人們對戰爭的關注激發了對電視的熱情,還是直播刺激了人們對戰爭的關注,但不管怎麼說,直播這一現代傳播手段,幾乎可以說是傳媒滿足人類攫取信息無限欲望的最高,也是最完美的娛樂形式。

高科技戰爭帶給人們的是死亡和痛苦,但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新聞也“娛樂”了一把。那就是伊拉克前新聞部長薩哈夫的存在。在記者招待會上,薩哈夫把華盛頓和倫敦當作在巴格達門口犯罪的“戰爭犯”和“壞蛋”,他斥責美國人是“流氓強權”和“外來的惡棍”。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薩哈夫幽默地說:“美軍在巴格達最受歡迎,因為我們將屠宰他們。”他的這些“經典名言”至今深深印在人們的記憶裏。就連美國總統布什在接受全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都說:“他是我的人,他很棒。有人指控我們雇傭了他,讓他在那裏開講。他是一個經典。”

戰爭新聞都可以拿來娛樂,還有什麼新聞不可以呢?於是,新聞界產生了經濟學中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爭奪總量有限的受眾過程中,出現惡意的誹謗和煽情新聞,以驅逐嚴肅新聞的傾向。

“娛樂一切,一切為了娛樂”似乎成了現代傳媒的經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