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歌
寫一首歌描述寶寶每天要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寫喚醒曲、小睡曲、換尿布、進食之歌、或者是搖籃曲。這些歌可能是這樣開頭的:
寶寶想洗澡,想洗澡,洗個舒服澡,
寶寶想洗澡,每天晚上洗完睡的早。
寶寶想使水花濺四方,濺四方,
寶寶想把水花濺四方,媽媽要把水揩幹。
父母的歌配上熟悉悅耳的音樂,就會使寶寶感到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裏。每次父母都這樣做,唱唱歌,跳跳舞,都有助於寶寶識別和形成行為模式。例如,如果同一首歌每天在寶寶睡前播唱,隻要聽到這首歌,寶寶就可能睡意朦朧。既然這樣,真是值得一試呀!
語言之聲
仔細聽聽寶寶的咿呀之聲。有時可能其中含有語言的韻律或聲音的節奏。寶寶可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相同的有旋律的聲音。一旦發現了某一種聲音模式,父母可以跟著寶寶的聲音哼哼或者說出寶寶正在說的話。即使是針對寶寶的咯咯聲隨聲附和著的聲音,其實也是一種動聽的節奏。
寶寶發出的任何聲音都是一種積極的交流。充分利用寶寶努力交流的機會,父母也加入進去和寶寶交流溝通吧。寶寶會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會感到自己很重要。
音樂之聲
將寶寶喜歡的音樂玩具上緊發條,並把它藏在房間裏某處,如羊毛小毯下,當然要讓寶寶能看得見。弄清楚其距離並不太遠,寶寶能清楚地聽得到玩具的聲音。然後問寶寶:“音樂的聲音在哪裏?”和寶寶一起在房子裏四麵爬行,尋找音樂玩具。如果寶寶年齡夠大了,可讓他藏音樂玩具,當然你得閉上眼睛,然後就開始找尋。如果寶寶發現自己藏的玩具,你作出很大的努力才找到它(當然不能直接找到),寶寶會發出連續不斷的咯咯笑聲。
拍手遊戲
拍手遊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雙手拍出聲音,創造出重複進行的和寶寶相互作用的遊戲方式,而且還可以按你和寶寶拍出的節奏進行舞蹈。
一開始父母就得編一個重複進行的拍手方式。可以采用拍你的膝蓋開始,接著又拍兩次。觀察一下寶寶是否會模仿你的動作。然後,讓寶寶編出他自己的拍手方式,你照著寶寶去做。接著可以試一試兩人同時拍手的方式,例如,相互對拍雙手。接著還可以試著編個拍手舞,鼓勵寶寶跳舞或隨著你的拍手節奏而移動身體。你一邊拍著手,一邊設法繼續跟寶寶舞動起來吧!
寶寶的聲音
將一盒磁帶或光盤插入錄放機內,父母先對寶寶的有關情況作個簡單說明:年齡、日期、寶寶喜歡做的事情、寶寶喜愛的食物、寶寶的個性特征等。錄下寶寶的聲音,包括笑聲,哭聲,牙牙學語聲和呼吸的聲音等。還包括唱歌聲,拍手聲和每天你們一起做遊戲的聲音。定期播放這個錄音,寶寶就能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和過去的聲音。
畫圖與唱歌
畫出或找出一張圖片,用來代表你所喜愛的歌曲。例如,汽車輪子代表“公共汽車上的車輪”這首歌,農場裏的牲畜代表“唐老鴨有個農場”這首歌。把這些圖片放在一起,無論什麼時候和寶寶打算歌唱時,拿起這些放在一起的畫片來。接著從中挑出兩張給寶寶,鼓勵寶寶選出一張來。根據圖片上的內容,就決定了你該唱哪首歌。一旦寶寶習慣了對圖片進行挑選,他立刻就會從圖片堆中任抽一張,要你為他歌唱。
擊鼓遊戲
手鼓:將3個裝奶粉或燕麥片的圓筒用膠布粘貼在一起組成一套小鼓。將套鼓放在寶寶的身邊或你們兩人之間的地板上。簡單地演示並說明一下怎樣用手指、手掌、指關節和手腕敲擊每一隻“鼓”,然後示範給寶寶看,讓寶寶聽一聽“擊鼓”傳出的聲音。或者也可以放一些優美的音樂,伴隨著音樂節奏和寶寶一起敲擊“套鼓”。
碗或罐鼓:任何碗盞和壺罐都可倒過來做成被敲擊的小鼓。把寶寶放在地毯上,周圍擺5隻或更多的倒著放的不同容器。給寶寶一把木餐匙或別的可用來擊鼓的物件。父母和寶寶坐在一起,周圍擺著許多鼓,將音樂放起來,將鼓兒敲起來。這時的寶寶會非常興奮和高興,愉快地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擊鼓遊戲。
故事的音響效果
為寶寶編出或朗讀一個熟悉的故事吧。故事中應包含許多音響效果、動物和人。當你講故事時,把某些故事裏的話用歌聲唱出來,並要你的寶寶製造些音響效果,這樣的配合效果會更好。父母可以用已有的任何一種樂器代表某一人物的出場。例如,當仙女出場時,可以讓寶寶搖響小鈴鐺。當巨人踩著沉重的腳步進來時,可以敲打大木塊。還可以自製音響效果箱,無論什麼時候你講述故事時,都可以把你要表達給寶寶的音響效果放出來,讓寶寶體會感受,進而加深寶寶對故事中人物和情節的印象和理解。
滑稽可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