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林森:被遺忘的國民政府主席(1 / 2)

1979年,中共中央對曾經擔任過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做出新的評價,認為他是“著名的老一輩民主革命家”,“為中國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中國共產黨是不會忘記的,人民要紀念他”。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值得紀念的人物,如今又被大多數人遺忘。

提起林森,他可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比如在大革命時期,他就與居正、鄒魯、葉楚傖、張繼、戴季陶等人在北京香山召開會議,宣布在上海成立“國民黨中央黨部”,以便與廣州國民黨中央相對抗。與此同時,會議還通過“取消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之黨籍”、“開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的共產黨員”、“解雇顧問鮑羅廷”等反蘇、反共的議案。這次會議在曆史上被稱為“西山會議”,林森也成為西山會議的核心人物。

對於這些複雜的政治事件,我不好妄加評論。但是最近讀書,卻發現林森品德高尚,堪稱世人表率。這恐怕就是他“為中國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的原因吧。這些書是我去台灣參加“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研討會”時在台北一家舊書店淘到的,估計很少有人看到,因此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

林森(1867—1943)

先說私德。

林森(1866或1868—1943),字子超,號長仁,福建閩侯人。他早年在家鄉讀書,後考入台灣中西學堂。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赴美國留學。辛亥革命後,他擔任過國民政府臨時參議院議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他在九江響應起義,擔任九江軍政府民政長。1912年1月,他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1913年4月出席北京第一屆國會,繼續被選為參議院議長。1916年8月,出任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外交部部長。1918年10月當選為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1921年1月出任非常國會議長。1923年10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改組會議上,他負責國民黨改組事宜。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他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直到去世。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身居高位的國民黨元老,卻長期鰥居,孤身一人。之所以如此,據說與他早年的感情經曆有關。有人說,林森在家鄉讀書時,曾經由父母做主,與一位姓鄭的女子結婚。二人感情很好,但婚後三年,鄭氏因病去世,林先生遂發誓不再結婚,也有人說,林森有一個知書達理、性格嫻雅的表妹,二人從小在一起,青梅竹馬,感情很深。但由於父母的包辦,致使有情人難成眷屬。後來,這位表妹因抗婚而去世,終於釀成一場愛情悲劇。這就是林森終身不娶的主要原因。

因為林森是一個獨身主義者,所以社會上議論紛紛,一些離奇的傳聞也應運而生。林森喜歡收藏。據說在他的收藏中,居然有一具女性骷髏。對於這具骷髏,他珍愛異常,視若生命。於是人們不禁要問:林主席既然不近女色,為什麼要收藏女人骷髏?針對這個疑問,有人解釋說這具骷髏是他表妹的遺骸。

對於這些離奇的故事,國民黨元老黃季陸在林森誕辰100周年時,曾在文章中有所涉及。他說:“林先生生前有一件傳聞,頗為人樂道,說他終身不娶,持獨身主義,是由於少年時代的一段戀愛悲劇。他所鍾愛的一位如花似玉,才學並茂的女郎不幸早死,未獲百年偕老之願。在對日抗戰之前,林先生曾至廣西桂林巡視,其時廣西、香港各報,競相登載林先生有一隨身攜帶的手提箱,夜則必置於臥室之內,不許人移置。有人謂此箱內存有重要國家機密文件,故乃如此重視。又有人說箱內所放者並非機密檔案,而是一具女子的骷髏,每當更深入靜,林先生必撫摸至再,而後入睡。這當然是出於一種傳說和新聞記者的渲染報道,是無法加以證實的。也許是在當時社會裏,有權有勢的人之中,生活浪漫,妻妾成群,縱情享受,無視純潔高尚的兩性情愛生活的人太多,而對於林先生持獨身主義,終身不娶的美德特別予以神化,而製造出來的故事。”

寫到這裏,黃季陸又介紹說,當年胡適在文章中講了一個小故事,可以為“林先生終身不續娶的至情,作一注腳”。胡適文章是1934年寫的,發表於《獨立評論》,標題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文章說,在去廬山牯嶺的路上,有林主席捐造的石凳,上麵刻著“有姨太太的不許坐”八個大字。有人看了覺得好笑,便大言不慚地說:“我若有姨太太,偏要坐坐看,有誰能站在旁邊禁止我坐?”但是胡適認為這正是林先生的聰明過人之處。他指出:“你有姨太太,你盡管去坐,絕沒有警察幹涉你。不過你坐下去了,心裏總有點不舒服。林先生刻石的意思,也不過要你感覺到這一點不舒服罷了。他若大吹大擂地發起一個‘不納妾’的新生活運動,那就夠不上做一個無為主義的政治家了。”胡適在政治上是主張無為而治的。他認為,統治者有為,老百姓就無為,統治者無為,老百姓就有為。因此,中國古代無為而治的思想,具有民主的成分。這一點,在下麵還要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