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有一篇《關於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的文章,是毛澤東在1948年3月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起草的一個文件。該文提到兩位開明紳士,一個是陝甘寧邊區的李鼎銘,另一個是晉綏邊區的劉少白。關於前者,凡是背誦過“老三篇”(林彪把毛澤東的《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稱為“老三篇”,要求人人都要背誦)的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位提出過精兵簡政的“黨外人士”;至於後者,由於種種原因,人們未必了解他為什麼也會享有載入“毛選”的“殊榮”。
一
劉少白名象庚,字少白,1883年出生於山西興縣黑峪口村的一個地主家庭。他十三歲考入本縣嵋山書院,二十歲赴西安參加科考未能中舉,隻是被拔為貢生。他不滿足這一結果,便直奔太原,恰逢山西武備學堂招生,遂報名考入。當時,閻錫山、黃國梁、溫壽泉等人也在這裏讀書。他本想由此一展才華,不料患了胃病,隻好中途輟學回鄉養屙。
1905年,劉少白考入太原府中學堂深造,三年後入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的前身)攻讀法律。1911年武昌起義後,他剪掉辮子參加反清活動。不久清兵攻入娘子關,他返回家鄉避難。那一年除夕,他貼出一副春聯:“革命非必好亂,讀書豈為做官”。在此期間,他還組織民團,發動群眾,興辦女學,鼓動鄉民剪發放腳。當地知縣聞訊後,以煽動暴亂為名下令逮捕他,他隻好化裝出逃。南北議和後,山西省臨時議會成立,他當選為議員,並經胡鄂公介紹加入共和黨。此後他繼續在山西大學讀書,並兼任太原陽興中學教員。1918年,劉少白才從山西大學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此後,他先後在太原陽興中學任董事、山西省立工業專門學校任秘書長,並兼國文教員。此外,他還與同鄉好友牛友蘭一起回興縣創辦了多所中小學校,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很大。
在劉少白的影響下,他的大女兒劉亞雄從小爭強好勝,不甘平庸。她是本縣第一個不纏足的女孩子,也是第一個考進省城的女學生。五四運動期間,她在太原女子師範就讀,因積極宣傳新思想,被學校予以記大過處分。隨後她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校爆發驅逐校長楊蔭榆的風潮,她曾積極參加。1926年年初,劉亞雄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三·一八慘案”發生,她被校方開除,遂根據黨的指示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受訓。
1927年國共兩黨決裂後,劉少白因為女兒的關係,曾掩護過許多共產黨人,其中包括中共山西省委負責人王瀛和他的妻子朱誌翰,以及賀毓秀、何述之、陳原道(劉亞雄的丈夫)、趙世蘭(趙世炎的姐姐,李鵬的姨媽)等人。在此前後,他還參加過中共外圍組織互濟會的活動。
第二年北洋政府垮台後,老同學溫壽泉出任河北省建設廳廳長,邀請他擔任該廳秘書主任。當年九月他舉家遷往北平虎坊橋六十號。不久,傅作義又邀請他擔任工商部天津商品檢驗局副局長(後升任局長)。期間,他目睹官場腐敗,在給好友牛友蘭的信中發牢騷說:“我在這革命不徹底的機關裏工作,心境之惡劣難以表述。”(《劉少白》,8頁,山西省興縣人民政府、政協興縣委員會編)
1929年劉亞雄由莫斯科歸來,位於虎坊橋的劉公館成為中共地下活動的秘密聯絡點。1931年年初,劉氏女兒、女婿分別擔任中共河北省委(即順直省委)秘書長和組織部長,劉公館不僅是地下黨人接頭聚會的地點,還負責接收中共中央從上海寄來的活動經費。與此同時,劉少白還幫助地下黨做了大量工作,並營救過許多被捕的地下黨員,其中包括王若飛、楊獻珍等重要人物。為此,王若飛曾多次對家人說,“劉老伯的女兒劉亞雄,是我黨較早的經得起考驗的女黨員之一。他本人亦為黨作了不少工作,我是非常敬重他的。”(同上,12頁)可見,毛澤東在上述文件中說,劉少白“在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以後的困難時期內,曾經給我們以相當的幫助”,是不全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