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45年8月上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決戰時刻。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當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時,蘇聯正式對日本宣戰。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8月10日,日本政府發出乞降照會,上百萬蘇聯紅軍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同一天,為“迅速擴大解放區,壯大我軍”,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蘇聯參戰後準備進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五冊,490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與此同時,朱德總司令在兩天內連續發布七道命令,要求所屬武裝部隊迅速向東北以及備交通要道進軍,收繳敵偽武裝,接受日軍投降。11日,“國民黨中常會和國防最高委員會舉行聯合緊急會議,討論日本投降有關問題”;同一天,蔣介石向八路軍備部隊發出“就地駐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動”的命令。(《中國國民黨大事典》,639頁,華僑出版社,1993年版)13日,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發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演,指出蔣介石正在磨刀,他“對於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所以我們也要磨刀,因為“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同一天,毛還為新華社撰寫《蔣介石在挑動內戰》的評論,斥責蔣介石是民賊獨夫,是法西斯頭子,並宣布“重慶統帥部,不能代表中國人民和中國真正抗日的軍隊”。至此,由於現實利益的衝突,再加上曆史的恩怨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國共雙方為爭奪抗日勝利果實”(薄一波語)的內戰即將爆發,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抗戰才換來的勝利與和平,也將毀於一旦。
這時候劉少白正在延安。他是6月下旬到的,目的是籌備全國解放區代表大會,因為他是籌委會的常委和綱領起草委員會的委員。日本投降的消息,是王世英告訴他的,為此他興奮得徹夜難眠,認為抗戰勝利,是得道多助的結果。
8月下旬,由於形勢有所變化,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承認抗日戰爭的勝利標誌著一個和平建設的時期已經到來,並表示願意與國民黨“長期團結一致,徹底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不久重慶談判開始,毛澤東在接受英國記者甘貝爾的采訪時表示,“自由民主的中國”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應該通過大選來產生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第二,它將實現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原則以及羅斯福的“四大自由”;第三,它將在國家獨立、團結、統一和基礎上與各民主強國進行合作;第四,它將實現軍隊國家化,並禁止私人擁有軍隊。此外,毛還說中共將向政府提出一個經濟和文化建設的綱領,其中包括實行土地改革和工業化等一係列內容。(《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六冊,7頁)這些觀點自然贏得國內外輿論的一片喝彩。
由於重慶談判,劉少白滯留在延安遲遲不能回去。1946年春,劉少白找到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表示想回晉綏邊區。林對他說:“你先別走,中央考慮如果談判有些結果,想要你擔任立法委員。”林還說,你的組織關係已經通知了周恩來。後來談判破裂,劉少白出任立法委員的事也就黃了。
五
1946年五六月間,劉少白要離開延安,毛澤東專門接見了他,並與他共進晚餐。席間毛向他傳達了“五四指示”的精神,並對他說:“中央決定要實行土改,你回去後將你家的土地全部獻給農民,起個帶頭作用。”於是劉少白當即電告興縣政府要求獻地,回到家鄉後他又說服弟弟劉象坤,將全部土地以及一處四合院和上百棵樹木獻了出來。為此,《晉綏日報》在頭版頭條以《劉副議長及其胞弟向農民獻出土地房屋》為題予以報道(劉武雄:《回憶伯父二三事》,《劉少白》,39頁)。
中共中央於1946年5月發出的“五四指示”,是一份開展土改運動的文件。土改運動是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以“耕者有其田”為口號,動員廣大農民參軍參戰,以便奪取全國政權。據薄一波說,經過土地改革,僅僅在晉冀魯豫邊區,“截止1947年6月,(就)有24萬翻身農民參軍,出現了幹部帶頭、兄弟爭先、父母送子、妻子送郎的感人局麵;遊擊隊、民兵發展到100餘萬。數百萬民工隨軍支前,擔負起巨大的戰爭勤務”。(《七十年奮鬥與思考》,416~417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版)可見土改運動在內戰中所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