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與辛亥革命同行——父親前半生的傳奇經曆(2)(1 / 3)

大約是1932年,父親與定襄龍門的齊迎芳(又名齊迎珍、後改名齊珂)結婚。齊迎芳也是國民師範的學生。不久她懷了孕,因為怕別人看出,便把肚子勒緊,結果使胎兒大受影響。因此我大哥出生後身體瘦弱,骨骼也發育不良。聽奶奶說,大哥出生後,他的母親不想要他,天天鬧著要出去工作。父親是獨生子,奶奶將大哥視若掌上明珠,為此婆媳之間沒有少鬧摩擦。父親是個孝子,他說服不了妻子,隻好協議離婚。聽大哥說他母親離婚後參加了犧盟會並投身革命,隨後又嫁過好幾個人,時間都很短,其中最顯赫的是當過副總參謀長的李達上將。1949年以後,她在第一機械工業部工會工作,不知什麼原因犯了錯誤,被貶到山西潞安的一個地質勘探隊。“文革”前又與太原鋼鐵廠的一個工人結婚,好像還和父親見過一麵。後來她又回到北京。關於齊迎芳的經曆,薄一波比較了解,其中有些事是大哥在19世紀50年代初期聽薄一波講的。大哥說他的母親脾氣不好,性格古怪,一生坎坷。這也印證了“性格決定命運”那句老話。

1933年父親從國民師範畢業後想從事文化工作。因為校長馮司直對他比較賞識,便介紹他去找閻錫山的機要秘書梁化之。梁化之字敦厚,閻錫山的姨表侄,定襄縣師家灣村人。他193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是山西著名學者張貫三的得意門生。由於是近親,閻錫山對他非常信任,讓他掌管自己的私人印信和特費開支。當時閻錫山為了吸引人才,專門拿出大筆經費支持青年團體的活動。為此,父親與郭慶華、耿恒逵、張以忠等同學成立了“太原植社”,順利地從梁化之那裏領到300元開辦費和每月150元的津貼。太原植社成立後,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辦了一個《生生半月刊》雜誌。當時領取津貼的團體很多,比較著名的有李冠洋領導的“青年救國團”,邱仰俊領導的“建設救國社”,李暢生和楊貞吉領導的“民眾監政會”,續如楫領導的“文山讀書會”等。因為每個月要領取活動經費,父親與梁化之逐漸熟悉起來。

1934年秋,父親考取山西大學法學院經濟係,但由於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華北形勢日益緊張,因此他雖然考上大學,卻沒有安心讀書,而是致力於抗日救亡的活動。不久,梁化之向父親透露,由於形勢的變化,閻錫山想把他津貼的各個團體合並起來。梁還表示,他對植社希望很大,合並之後要讓植社占一席之地。為了提高植社的地位,梁化之在《生生半月刊》發表署名文章,標題是《談談青年的出路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梁化之闡述了閻錫山“按勞分配”的理論,並提出青年要積極行動起來,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文章發表後,父親和他的同伴都很高興,認為替刊物增光不少。

1936年春紅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以後,閻錫山成立“主張公道團”進行抵抗。隨後,閻錫山根據形勢的發展將備團體合並為“自強救國同誌會”,由他自任會長,梁化之擔任總千事。自強救國同誌會下設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商人五個委員會。太原植社由於人數太少,隻分到一個委員,由郭慶華擔任。從此,山西各青年團體由梁化之直接領導,梁儼然成為山西青年運動的領袖。

1936年夏,自強救國同誌會組織“暑期健身團”,對抗日救亡青年進行軍事訓練。暑期健身團由梁化之和劉岱峰負責。劉岱峰1932年參加共產黨,1935年被捕後因宣布脫黨而獲釋。直到1945年才由鄧小平、薄一波介紹重新入黨。1949年以後,他擔任過雲南省副省長、國家經委副主任、國家建委副主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家物價委副主任等職務。

由於山西的抗日救亡運動受到當局的支持,所以北平的愛國學生在“一二·九”運動退潮後紛紛來到太原。在這種形勢下,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於9月在太原成立。隨後,薄一波經閻錫山邀請來到山西,參加了犧盟會的領導工作。

這一年10月,父親與母親增祥鴻結婚。母親是滿族人。聽母親說她的父親有兄弟四人,老大增禧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生物係。辛亥革命時,為了避免平民傷亡,他以滿洲城守尉的身份與革命黨進行談判。辛亥革命後,他先後在太原一中和山西大學教授生物、美術。由於他擅長工筆畫和指畫,1929年馮玉祥客居太原晉祠時曾經向他學畫。抗日戰爭期間,日偽政府請他出任山西省教育廳廳長,他拒絕接受。一名日本軍官慕名向他求畫,也被他婉拒。此外,他還精通醫學並以婦科見長,是近代山西既有民族氣節,又多才多藝的人物。外祖父增賢排行老二,一直是普通職員。外祖母姓郝,是太原市半坡街人。在外祖父兄弟四人中,我隻見過老四,我們叫他四姥爺。聽四姥爺說,他小時候每天早上天還不亮就要起床,起床後首先要到大哥床前背書。因此他也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學的是無線電專業。四姥爺一生都在鐵路部門工作,直到“文革”才去世。由於他精通日文,所以在“文革”時他就向我介紹日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