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鏟除異姓王(2)(3 / 3)

所謂二千石,是以年俸兩千石穀而得名。但收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主管九卿,如今劉邦委任周昌為趙相,那不是降級使用嗎?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他夾在皇後戚姬和皇子等人中間走鋼絲,左右不是人,玩不好說不定還要喪命,這怎麼行哪。

周昌一邊哭泣,一邊陳述心中委屈。

很奇怪的是,他哭訴的時候倒是不口吃了。隻見周昌這樣對劉邦說道:“陛下啊,自從沛縣起義起,俺和俺兄一直跟隨你出生入死,為何你偏偏中道就把我丟到諸侯中呢?”

劉邦聽得長歎不已。這個周昌,罵人也罵得真誠,哭己也哭得無邪。

劉邦不禁撫著周昌說道:“老兄啊,你的官職重要,我的小兒劉如意更重要啊。我這也是沒辦法之事,實在是找不出人了啊,所以還是委屈一下兄弟啦。”

周昌無奈,隻得接旨,到趙國掛職鍛煉去了。果然,周昌一走,劉邦就封趙堯為禦史大夫。

對呂雉來說,周昌作為唯一敢以性命相搏為劉盈說話的人,都被打發走了,那以後還能指望誰?

危險仿佛就在眼前。

周昌被貶到趙國後,呂雉終於坐不住了。她急召哥哥呂澤等人,開了一個家族擴大會議,共同討論保護太子之位的對策。

會議當然沒有白開,家族外有一門客替呂雉支了一招,說:“留侯擅長計策,皇上很信得過他,為什麼不去找他試試呢?”

門客一語撥醒呂雉。是啊,天下數張良最善謀劃,為何不去找他呢?

此事重大,不容外人知,必須由長兄呂澤和次兄呂釋之親自料理。呂雉吩咐哥兒倆道:“無論如何,一定要請張良出山,如果不行,就是劫也要劫出來。”

此時的張良,自從隨劉邦遷都入長安後,他閉門不出已一年有餘。

之前,他已經明確宣布,從此不理人間俗事,一心學道,跟隨神仙。所以這一年來,一直沉迷在玄虛的巫術裏。他的日常工作就是靜坐,也不食五穀雜糧,改吃一種聽說可以延年益壽的藥物。

呂澤和呂釋之駕著馬車來到張良府邸門前。侯門冷寂,不見人氣,唯有香味撲麵而來。呂澤哥兒倆輕輕敲開門,走了進去。

此時,張良正在靜坐,他微微開眼,看到了呂澤和呂釋之。

張良心裏本能地一顫,呂澤兄弟簡直就是稀客中的稀客,此時登門,肯定有要事。

呂澤兄弟也不打攪張良,靜靜地看著他做功課。

張良心裏一歎,眯著眼故作糊塗地問道:“吾門久不見貴人,今貴人到,不知有何事指教?”

何事?那個何事當然就是劉盈的太子保或不保之事啦。呂澤兄弟就劉邦企圖廢掉劉盈,更立劉如意為太子之事,通通向張良和盤托出。當然,這其中不乏對戚姬諸如妖精惑君的痛罵之聲,更不乏添油加醋地講群臣對劉邦的做法是如何義憤填膺和怎般的無可奈何。

最後,呂澤總結性地說道:“君乃陛下的得意謀臣,然陛下欲易太子,君怎能安心高枕而臥乎?”

張良心裏苦笑,這是陛下和你們呂氏家事,關我張某何事,幹嗎要拉我下水?

好久,隻見張良緩緩說道:“唉,你們找錯人啦。以前陛下打天下時,是急需人才,所以才用我計謀;如今天下安定,陛下因為一己之私更立太子,那也是他個人意願中事,就算多了我張某這般一百多人前去勸阻,又有什麼用呢?”

這就叫“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沒那麼好的事。

張良不讓抱佛腳,那就隻好來硬的了。

呂澤臉色大變,惡狠狠地對張良說道:“我不管,無論如何,您必須得替我想個解決的辦法!”

張良睜開眼,頓然醒悟:這哥們兒倆,擺好架子就是耍流氓來了。看來,今天不教他們幾招,以後就甭想修神仙了。

於是,在呂氏兄弟的逼迫之下,張良隻好支招自保,這樣對他們說道:“你們要牢牢記住,想要保住劉盈,光吵是沒用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培植勢力。當然,這不是叫你們招兵買馬,準備造反,而是招賢,以賢人之名威懾陛下。陛下南征北戰,見過賢人何其多,唯對四人心存敬畏,他們就是著名的商山四皓,隻要請他們出山輔佐太子,為太子造勢,那麼廢立之心,必能瓦解。”

所謂商山四皓,是漢初躲在商山的四大高齡隱士。

隱士者,向來吃軟不吃硬,吃賢不吃辱,吃香不喝辣。此四人者,乃東園公唐秉、甪裏先生周術、綺裏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聽說,此四人之所以歸隱商山,主要是因為劉邦傲慢侮人,義不為漢臣,故逃匿山中。劉邦曾經請他們出山為官,他們不但委婉拒絕,反而以歌明誌。歌曰:

莫莫高山,深穀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