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眼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這三個我的比較分析來全麵認識自己,進而完善自己。
一生成功始於正確評價自己
自我評價是心理學中的一個術語,是指人對自身條件、素質、才能等各方麵情況的一種判斷。自我評價得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職業選擇、事業的成功。
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一般可通過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的自我評價,一種是間接的自我評價。
1. 直接的自我評價
直接的自我評價首先是認識自己的自然條件,包括健康情況、心理狀態、情感特點、興趣傾向、知識水準、專業特長、智力情況、能力特點,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麵的情況。其次,是同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實踐中取得的不同成績相比較,以發現自己的長項,確定奮鬥目標。美國華爾街股神沃倫·巴菲特原想成為音樂家,也曾在大學學習音樂專業,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長處不在這裏,於是便毅然轉到股票投資方麵的學習中去了。
2. 間接的自我評價
間接的自我評價是指通過與他人行為的對照、情況的對比,發現自我認識的錯誤。當局者迷,那麼就不妨用與他人相比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領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相比較的方法鑒別一下。多數人在自我評價問題上具有兩重性,一方麵,喜歡幻想,把個人的境遇、發展、前途規劃得絢爛多彩;另一方麵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評價常常是過謙的,甚至是比較自卑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卻有著高超的組織才能;有的人也許不解數字之謎,但卻心靈手巧,長於工藝;有的人可能不好琴棋書畫,但酷愛自然,精於園藝;有的人或許記不住許多外語單詞,但有一副動人的歌喉,擅長文藝……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幫助我們確定正確的奮鬥方向的前提。在實踐中,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要突破一定的思維定勢,要使思維方法盡可能地全麵些、辯證些、靈活些。
人的知識、才能通常是處於離散的、朦朧的狀態,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探索、發現和開發,從個人的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識結構、獻身精神與果敢魄力等多方麵進行全麵的考察和測試,才能為做出科學的自我評價提供有益的幫助。
自己動手,在試驗中解剖自己
美國19世紀著名的牧師亨利·沃德·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麼,而是自己是什麼。”
許多知名的企業家、作家、演員和運動員都曾經談論過,自我形象會如何影響他們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的人說,那是人類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美國著名的整形外科馬克斯威爾·莫爾茲博士發現有一些病人在做過整形手術後,會經曆重大的人格變化。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個案裏,即使是相當戲劇化的手術結果,病人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醜陋的或是無能的人,外在形象的改變對於真正的問題還是毫無影響。他們內在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們對自己的信念,還是依然未變。於是,莫爾茲博士試著讓他們忽略自己的肉體,而去改變對內在自我的態度,這也終於使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取得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成功。
你也許會說,我對自己的認識已經很清楚了。是的,透過鏡子,你也許可以看到一個平時看不到的自己,卻難以直視內心裏的那個你。你現在應該問的是:你究竟有多了解你自己?你對自我形象的固有認識對你的成功有幫助嗎?
讓我們來做個試驗。
首先,你需要把能夠描述你自己的一切特征或人格特質,以及相信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想法都寫出來。請注意:不是你認為別人會如何看你,而是你如何看你自己,把這些以任意的順序寫出來。我們的人格都有多個方向,而每一個方向對於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成就,都會有一些影響。如果你想開始得容易一點,就按下麵這個技巧去做:首先寫出你覺得足以描述你自己的一些詞語(如“老實”或“自信”),或多字詞語(如“專心致誌”或“心胸開闊”)。
接著,要注意,寫的時候要用你平時不慣用的那隻手,例如,如果你是慣用右手的話,就用你的左手,以此類推。這樣做也許會有困難,而且你也許必須要把字寫得大大的,但是隻要你繼續做下去,你就會發現,事情變得越來越容易了。隻要你在事後能夠將每一個字辨認出來,你就不需要為你的字寫得歪歪扭扭而操心。現在就開始寫出你的清單吧,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如果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能夠保持放鬆的話,是會有幫助的。當你減少了有意識的左腦幹擾之後,更深入的、誠實的洞察就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