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懸一線
這個新冒頭的官場新銳,就是王允。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少好大節,有誌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為了證明這家夥的厲害,《後漢書》還引用了東漢黨錮大佬郭林宗曾經誇獎王允的一句話,說他是“王佐才也”。
隻要你天生是鋼材,就不會被當成爛鐵放回垃圾站。事實證明,王允不是被捧出來的,他不是鐵,而是鋼,這純鋼是一天一天地煉出來的。
他十九歲就出道了,先是在郡裏為吏。那時漢朝的皇帝是漢恒帝劉誌。當時,小黃門趙津為患縣裏,王允奉郡守命令討殺,這事被趙津兄弟告到洛陽城,被怒火衝破了頭的劉誌,把郡守抓到監獄,直接處死。
作為當事者的王允到此暫時告別了江湖,因為要回去守喪。然而,在漢朝士大夫們看來,王允守的不是喪,而是悲壯。因為他守喪的對象,正是誅殺宦官而被皇帝劉誌處死的郡守。
三年後,王允喪期結束,再次回到郡裏任職。很不幸,這一次他又捅了一個馬蜂窩。
情況是這樣的,郡裏有一個惡少,名聲不好,估計走了後門,郡守要拜他為郡吏。王允獲知這事,就去跟郡守理論,郡守很不耐煩,大聲一吼就把他抓了起來,準備幹掉。
這事不知道怎麼就傳出去了,刺史派人緊急傳命,拜王允為別駕從事,於是乎王允就被救了出來。
這個馬蜂窩王允捅得有驚無險,好運連綿,驚喜不斷。不久,漢朝三公一同舉薦,拜他為侍禦史。接著黃巾軍一起,他就被拜為豫州刺史,征討張角等人。
如果說,在剿滅黃巾軍的戰將中,皇甫嵩排第一,朱俊第二,那麼第三把交椅應該是王允的。繼朱俊之後,王允揮師殺入黃巾軍老巢,在他們的司令部裏查獲了一批秘密書信。
這些書信中,就有張讓的門客與黃巾軍通氣的信件。王允什麼話也沒說,把搜到的信件緊急打包,快馬送到了洛陽城。劉宏收到信後,馬上召張讓來問話。
張讓一聽,馬上就傻了。
張讓是傻了,但還沒全傻掉。他在劉宏身邊廝混多年,不敢說他已經練成了淩波微步、降龍十八掌的政治功夫,但他的絕地逢生之術還是有一套的。再說了,張角的黃巾軍造反時,不也有人說他們勾結造反嗎,結果呢,劉宏發了一通脾氣之後,還不是不了了之了。
他有理由相信,這次一樣能死裏逃生。辦法就是,多磕頭,流眼淚,推脫責任,死活說是被別人牽連陷害的。
於是,張讓一見到劉宏,就按以上步驟表演了一番。
表演結束後,隻見劉宏拂起龍袖,輕輕一揮手,猶如神仙般瀟灑地對張讓歎道:“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劉宏打心眼兒裏還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他始終都堅定地認為:張讓是我爹,趙忠是我娘。爹和娘,怎麼會出賣兒子呢?再說了,張讓門客跟黃巾軍勾結,跟我爹張讓有什麼關係呢?很明顯,我爹被陷害了嘛。
這擺明就是一場誤會。既然是誤會,沒張讓的事,那王允肯定有事了。
如果王允親眼看到這一幕,估計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天地可鑒,我不負蒼天不負王,竟然被這混賬的皇帝出賣了。
於是,一刀沒捅到張讓命根子上的王允,馬上就被張讓的刀架到脖子上了。張讓派人給王允找碴兒,把他抓了起來。
老天爺是很會開玩笑的,王允蹲到牢裏沒多久,就被放了出來。是老天爺救了他。這時,恰遇大赦,王允榜上有名,就出來了。
張讓像被什麼耍了一下,眼睜睜地看著王允出獄,官複原職,脾氣卻沒地方發。十天後,他還是爆發了。再次成功找碴兒,準備把王允關到牢裏。
看著王允就要戲劇性地進牢了,張讓應該是滿意的。他可能會這樣認為,我能抓你兩次,可老天爺能救你兩次嗎?
是的,老天爺不會出麵救你兩次的。張讓是這樣想的,有人也是這樣想的。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太尉,現任司徒楊賜。
楊賜也算是官場老江湖了,宦官那一套整人的手腕,他是清楚的。他派人去告訴王允,你一個月被逮捕兩次,依我看,你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與其坐牢被辱,不如……
後麵那話不說,誰都可以聽出來了。楊賜的意思就是勸王允自殺。
楊賜的觀點代表了所有人的觀點,這其中就包括了王允身邊的參謀將士。他們一致認為,這次張讓一定要搞死你,你肯定是要死掉的。不如就此自殺算了,省了被折磨,還得了一烈士英名,如果投胎快的話,不到二十年,肯定又是一條好漢。
這時,王允的參謀也拿出了毒藥,準備給王允泡茶喝。他們以為,王允不會拒絕他們的好意的。
就在那一刻,隻見王允拍案而起,厲聲喝道:“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