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越來越瘋狂(3)(3 / 3)

孫堅因為屢屢建功,被朱俊拜為別部司馬。當張溫出征韓遂時,突然向劉宏要求,借用孫堅隨軍出征,替他出謀劃策。

找一個孫武後裔當戰爭參謀顧問,張溫這頭腦還是夠用的。

當然,孫堅被借調到張溫這裏,也是不甘心當一個軍師。

他告訴所謂的蕩寇將軍周慎,韓遂活不了多久了。他躲在城裏,城裏缺吃少糧,撐不了多久。所以料定,他肯定會從外麵運糧,不如你借我一萬兵,把他糧道斬掉,他撐不下去,自然跑回羌中之地。那時候,我們各路兵馬再集體推進,涼州自然平定。

周慎聽之,掃了孫堅一眼,搖搖頭,不同意。

為什麼不同意,他沒有說。但是,孫堅已經猜出幾成,周將軍是怕孫堅跟他平分韓遂那塊肥肉。平分能撈多少呢,不如獨吞。

想獨吞的周慎想的真是太美了。

這時,韓遂和邊章兵分兩處據守葵園峽(榆中東北)。等周慎大軍一包圍榆中,韓遂等人的部隊就在外圍把政府軍的糧道給斷了。

攻城是要靠力氣的,力氣是要吃飯才有的。現在叛軍都把糧道斷了,周慎還攻個啥城?周慎回頭一看,暗自後悔,大為慌張,趁韓遂的反包圍還沒有形成之時,拋下輜重衝出去了。

不聽孫堅話,吃虧在眼前。周慎吃不了,就這樣狼狽地兜著走了。

戰爭敗績,就像流行感冒病毒,在極短時間內是可以迅速傳染的。此時,董卓的處境也很尷尬。張溫命他率三萬人去攻擊羌人先鋒部落,結果行軍到半路就被對方團團圍住。他費了一番心思才終於逃了出來,撤退到扶風(陝西省興平市)。

看著兩個大將軍都吃了敗仗,張溫心裏很不是滋味。這時,張溫以皇帝名義,征召董卓,前來議事。

張溫的詔書很不好使,過了好久,董卓才很不情願地前來拜見張溫。

董卓為什麼如此驕傲?估計有三,一是董卓天生桀驁不馴,是個不喜歡聽話的孩子;二是董卓瞧不上張溫這半路出家打仗的文官;三則是居功自傲。

別以為董卓撤退了就沒有功勞。相對別的軍隊來說,他功勞是大大的有。因為別的軍隊都是被叛軍打得四腳無力,唯有董卓全軍而退。正因為如此,還被劉宏封為千戶侯。

怪事年年有,碰到董卓就特別多。張溫見到董卓,罵他沒有時間觀念:都喊你大半天了,怎麼才姍姍來遲?

張溫罵完,以為董卓會麵有愧色,低頭認錯。可是抬頭一看,發現這廝態度特傲,像隻驕傲的公雞,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張溫被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時,軍事參謀顧問孫堅走到張溫身邊悄悄地說了一席話,這些話把本來正在生悶氣的張溫嚇住了。

孫堅這樣告訴張溫:董卓太囂張了,我強烈建議你,現在就把他做了。他要告狀,讓他到閻王那裏告個夠。

張溫看著孫堅,眼睛都愣住了。

孫堅接著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殺人是要找理由的。我這裏已經給他羅列了三大罪狀,任何一條,都足以捏死他。比如其中一條,就是蔑視領導,目中無人。

張溫還是一愣一愣的,不說話。

孫堅再接著說:千古以降,身為大將,從來都是靠決斷的誅殺而得名的。你身為三軍統帥,如果今天不殺董卓,你的威嚴就會一掃而光,貽害無窮。到時,不要說董卓,就是別的將領都可以隨便欺負你了。

孫堅終於說完了。

張溫也仿佛回過神來了,他搖搖頭說:你先出去,別停留太久,要不然董卓會起疑心。

孫堅一顆心仿佛被一盆冷水澆遍了,冰涼冰涼的。他再看看張溫,不禁悲哀地抬起頭,走出去了。

隻能說,鴨子就是鴨子,硬趕也上不了架,張溫根本就不是治軍的料,隻一念之間,千古名將就與他擦肩而過了。

第二年,公元186年,二月。

劉宏派人到長安城,拜車騎大將軍張溫為太尉。太尉,位於三公之首,張溫出來跑了一趟真值了,漢朝於首都以外任命三公,他可是第一個。

十二月,張溫頂著驕傲的太尉帽子回到京城。

然而,張溫這隻軍事旱鴨子怎麼也沒想到,他前腿才邁進洛陽,涼州就發生了一場讓人意想不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