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大漢傾(3)(3 / 3)

在藝術上,蔡邕是個天才,然而縱觀他的一生,也是個經典的冤大頭。

早在十二年前,他的學術名聲已經在洛陽城傳開了。那時,他和盧植一道編書,算是同事。同是讀書人嘛,對宦官也是痛入心扉的,到皇帝那裏說宦官們不中聽的話,得罪了中常侍王甫等人。

當時,宦官們想通過陽球誅殺蔡邕。沒想到老蔡耳朵特靈,聽到消息後,馬上跑路了。這麼一跑,就躲了十二年。

後來,宦官倒台,蔡邕沒想過要再重返漢朝的政治江湖。但是他遇到赦令,得以現身返回老家探親。結果一回到家,洛陽城就傳來消息,說董卓很仰慕你,叫你去洛陽做事。

蔡邕一聽到這個話,那個心呀,都揪到喉嚨上來了。

天下誰都知道,董卓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伴君如伴虎,如今去伴這麼一隻猛於虎的人,那將來還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呢。

這隻是其一。

其二,他跟董卓根本就不是同一條道上的人。董卓殺人不要臉,他還想把頭上這張臉好好保存著,好下地府去見老祖宗。

於是,蔡邕就上奏推辭。他的理由很沒創意,千篇一律,說身體有病,想當也當不了官啦。

隻要是個人,都知道這是個推辭。那時董卓一看,當場就跳起來了,派人對老蔡說:給你熱臉,你偏給我貼來冷板凳。老實告訴你,你如果不來,就等著在家給全族人收屍吧。

你說冤不冤?碰上了個宦官,至少還躲得起,遇上董卓,惹不起,竟然也躲不起了。於是乎,蔡邕隻好老老實實地當他的冤大頭,到洛陽城做官來了。

蔡邕一到洛陽城,董卓猶如過大年一樣,特別興奮。說實話,老董是真的喜歡老蔡。為了將他的喜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董卓一天之內,就製造了一個轟動漢朝的新聞。

事情是這樣的,董卓讓老蔡當了太學校長(祭酒)。不久,就以他考試成績第一為由,三天之內連續給他升官。第一天拜他為侍禦史,第二天是治書禦史,第三天是尚書。最後,又升到侍中,年俸兩千石,享受部長級待遇。

什麼叫速度,這才是速度,比火箭還快,比悟空還會變。

還是那句老話,這世上隻有董卓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老蔡也突然發現,當這樣的冤大頭,似乎感覺也挺不錯的。

有人捧著,當然不錯啦。當然,這個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是什麼,將來王允會很明白地告訴他的。

就這樣,被董卓這樣捧著的老蔡,替盧植求個情,也是舉手之勞了。

老蔡剛給盧植說盡好話,議郎也來湊熱鬧,這樣警告董卓:盧植是海內大儒,眾望所歸,如果你真把他殺了,那天下的讀書人都會心寒死的。

需要說明一下,董卓盡管是個老大粗,但他對讀書人的態度,那是相當不錯的。他認為,之前漢朝之所以被搞得亂七八糟的,原因是宦官們太蔑視士大夫,不把他們當人看。

現在他倒過來,反宦官其道而行之,重用士大夫。當然,除了個人喜好外,政治手腕也是其中一個理由。

董卓知道,他手中有生殺大權,士大夫卻擁有話語權。而董卓進入洛陽城,做的是經不住老天爺檢驗的滔天罪事。他要想在高位上坐穩屁股,這還得靠士大夫們那一張張嘴替他宣傳。

所以,能不得罪士大夫就不去得罪,這是董卓心裏的政治底線。

就這樣,董卓想想,就不再為難盧植了。但是,盧植心裏卻很不踏實,托病辭官跑了。

董卓聽說他跑了,派人去追,沒有追上。從此,盧植像當年老蔡一樣,隱退江湖了。後來,袁紹請他出山,沒多久就病死了。

史曰: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多年以後,曹操率軍經過盧植之墓,也要駐足緬懷。回首塵事,在人生的舞台上,在政治的風波中,這是一個真正從未向現實妥協過的真男人。

大漢失此偉男人,能不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