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沉沒(1)(1 / 3)

一、造孽

盧植跑了,董卓盡管沒追上,但並不影響他開會。這次,為了防止節外生枝,他決定在開會之前,先跟士大夫集團的主要領袖碰頭,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

今天的漢朝,能夠找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像當年袁安、楊震、李固等模樣的士大夫領袖,那是相當難啊。牛的都被逼得跑路了,比如盧植;跑不了的,也被招安了,比如蔡邕;剩下的一些是什麼?就是些風裏的牆頭草,風吹向哪裏,就倒向哪裏。

董卓入京以前,主導漢朝政治的無非兩人:一個是何進,一個是袁隗。就像當年的竇武和陳蕃一樣,那是外戚代表和士大夫代表聯合對付宦官的產物。現在何進走了,能夠說得上話的,隻有袁隗了。

於是,董卓就把更換皇帝的意見書,派人給袁隗送去,征求他的意見。

董卓這招,袁隗沒有親自領教過,但他早已大開眼界了。什麼征求意見,那純屬是胡扯。他這是貼熱臉,還想在洛陽混的,就得把自己老臉貼上去,不然你就是下一個袁紹和盧植了。

再說了,袁隗是官場老油條了。在袁紹父輩當中,袁隗年紀最輕,可升官最快,做官最大,靠的是啥?想想都知道了,沒有兩把溜須拍馬的功夫,肯定是混不上來的。

所以,袁隗一看到董卓的意見書,都不敢多看一眼,馬上派人回報,說他非常尊重董司空的意見。

董卓一看,笑了。既然這樣,那就接著開會吧。

九月一日,董卓再召集眾卿議廢立皇帝一事。跟上次不一樣,此次會議相當成功。何太後被逼無奈,下詔罷黜劉辯。

罷了就算了。董卓還搞出了兩條雷人至極的理由:一是先帝劉宏崩時,劉辯作為兒子,在守喪期間沒有盡到當兒子的孝心;二是劉辯相貌儀表不像個君王,所以必須解除職位,降格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

老虎吃人就吃了,還吃得振振有詞,滿朝文武集體失語。悲哀啊!

悲哀的氛圍彌漫在宮殿之上,久久不去。當何太後的詔書宣布後,太傅袁隗上前把劉辯的皇帝印信解下來,轉手遞給了劉協。然後,又扶著劉辯,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階,轉過頭來向劉協叩首稱臣。

強忍著憤怒,忍著淚水,忍著恥辱的大臣們,此時此刻,如果讓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董卓的作風,會是什麼呢?

我想,有一個詞應該是不錯的——造孽。

董卓的確是在造孽。如果說他的造孽是一場悲劇的話,那麼我要強調,悲劇還隻是剛剛開始。

搞定了兩個孩子,接著,董卓又把刀架到何太後的脖子上了。他對何太後說:“你作為董太後的媳婦,竟然把婆婆給逼死了,這是大逆不道。”說完,他就逼何太後搬家。

兩天後,九月三日,他派人給何太後送去了一杯鴆酒。

搞死了何太後,董卓摸摸胸脯,似乎還有一股莫名的怨氣沒出。他想來想去,突然才想起,原來何家還有一個人欠他的,還沒還上呢。可何家能叫得出名字的都死光了,還會有誰跟他董卓有過節呢?

諸位可能都沒想到,董卓想到的這個人,不是活人,而是死人。它就是被袁紹慫恿何進部屬殺死的何苗。

董卓為什麼恨何苗,隻要回頭看看前麵發生的事,立刻就明白了。當時,何進不是派人喊董卓進城嗎,漢朝諸多士大夫都強烈反對,何進都不睬。後來,何苗主動找到他,並勸他不要衝動,他這才冷靜下來覺得招董卓進城,是引虎入室。

於是乎,才出現了前麵的那一幕——董卓及部屬被種劭嚇退,撤軍觀望。

所以現在董卓認為,何苗生前讓他坐立不安,他就搞他個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派人去把何苗的墳墓挖了,把屍體砍成數段,丟棄路邊示眾。

說董卓是禽獸,那真是侮辱了禽獸,他簡直就是傳說中的——禽獸不如。

禽獸不如的董卓,做人雖很失敗,然而他的人類政治功夫卻練得爐火純青,獨步江湖。他認為自己壞事做絕,應該積點兒功德了,於是下詔任命三公及部長級幹部子弟,遞補宦官留下的空缺。

接著,又不斷提拔士大夫。為了把戲演得更真一點,他還特別替竇武和陳蕃平反,拜他們的後裔為官,並派人去祭祀這兩個江湖老前輩。

相反,董卓的親信及部屬基本上都沒有人出來做官,他們都被董卓留在部隊裏當指揮官去了。

董卓委屈了自己的部屬,但從來沒委屈過自己。十一月,皇帝下詔,拜董卓為相國。不用說都明白了,皇帝下詔是個幌子,準確地說是董卓拜自己為相國。

相國這個官職,已經幾百年不用了,今年董卓再次提起,真是別有用心呀。我們知道,高祖劉邦立國時,蕭何被拜為相國,後來是曹參,第三個是呂雉家族的呂產。呂產死後,漢朝的相國就被拜為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