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沉沒(1)(2 / 3)

這樣算董卓是漢朝第四個相國了,然而老董要的不僅是相國的名稱,更要相國享受的高級待遇。

當年,劉邦把韓信等將領喻為功狗,蕭何喻為功人,定為立國功臣第一。為了讓蕭何那個第一名至實歸,劉邦賜他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後來,王莽為了抬高自個身份,享受的待遇遠超蕭何。

現在,董卓也開始學王莽搞花樣了。他規定自己享受的待遇,除了蕭何有的那兩條,還加上一條——讚拜不名。

讚拜不名,就是奏事時不寫自個姓名。當然,如果董卓高興,他完全可以在奏書上署上老董,或者董相國之類的。

請記住,董卓享受的三條待遇隻能是唯一的。隻有唯一的,才是最尊貴的。如果有不識相想學的,那就完了。真沒想到,他還真碰見這麼一個不懂規矩的。

有一次,侍禦史晉見董卓,說要彙報工作。結果董卓一看,那侍禦史見他時,竟然沒解下腰上的佩劍,氣得他當場就用鐵錘把對方砸死了。

董卓要裝斯文,那是很可愛的,這個相信蔡邕深有體會。如果要耍流氓,那是真正的老虎見到他都要跑山裏躲了去的。這一點,洛陽的皇親國戚貴族們最心有餘悸。

十二月,董卓縱兵於洛陽城內,實施大搶劫。無論對方身份多麼高貴,隻要家裏有大把銀子和漂亮女人的,董卓部隊準會上門光顧。於是一時之間,洛陽城內氣氛相當恐怖,富貴人家都不知道過了今天,還能不能活到明天。

人心盡失,何人願係之?

董卓的流氓行為,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共憤。此時,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董行動正在醞釀。以袁紹為首的豪傑,正在迅速雲集。

風在吼,馬在叫,瘋狂的暴風雨就要到來了。

二、為遷都吵架

公元190年春天,正月。關東各郡紛紛起兵,準備討伐董卓。既然是要打群架,總要有個帶頭的人。關東豪傑一致認為,當他們頭的,肯定非袁紹莫屬了。

時勢造英雄,豪傑們要組織反董卓聯盟還真離不開袁紹。

首先,袁紹家族顯赫,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人氣很旺。其次,很久之前,袁紹就已經不惜代價到處招兵買馬了,手中人才資源相當豐富。再次,在天下所有英雄中,能夠跟宦官直接對抗過的,有誰像袁紹這樣名聲大,努力多?

總之,沒有袁紹,聯盟等於是一盤散沙。沒有袁紹,天下就像失去了方向,無所歸依。

是真的這樣嗎?有人卻很懷疑。

參加反董卓聯盟的,有十幾路人馬。這些人當中,有我們最熟悉的曹操。袁紹離開洛陽城後,老曹也緊追後腿逃回老家,變賣家產,招了五千人,前來響應袁紹,於酸棗(河南省延津縣)會盟。

然而這個極大懷疑袁紹能力的人叫鮑信,時為濟北國國相。

他這樣對曹操說:“撥亂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雖強必斃。”

這話的意思是:能夠搞定天下,力挽大廈於將倒的人,是你曹操,而不是袁紹。別看袁紹表麵看上去很強,他有一天肯定玩完斃命。

排除鮑信跟袁紹結仇的可能,事實也證明,在所有非著名人士當中,他看人的眼光卻是最狠的。

是的,袁紹的一生都是不自信的。誰也沒想到,一向膽大包天的董卓,此時也不自信了,他還不是一般的不自信,而是相當的恐懼。

首先,董卓把劉辯降格為弘農王後不久,又派人把他毒死了。手法之差勁之狠毒,已引起天下共憤,被袁紹等人當成了造反的有利借口之一。其次,他擔心憑自己這點兒涼州兵力,根本就阻擋不了袁紹聯盟的進攻。

於是就想,我要不要在開打之前,給自己找條退路呢?

說到退路,方向肯定就在西邊。說到西邊,董卓突然想到,關東是袁紹的天下,關西是我老董的天下。如果我遷都向西,看你袁紹還敢動我不?

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發現,董卓興奮極了。於是他召集眾卿開會,就此事向各位谘詢意見,說想把首都洛陽遷到長安,你們覺得怎麼樣?

然而大家都是大眼瞪小眼,蛇眼盯鼠眼,沒有誰敢說一句話。

月亮代表我的心,沉默就代表大家沒有異議了,那就動工吧。

董卓是這樣設想的,要想遷都,就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派副手率人把洛陽官員百姓遷往長安;第二步,則是由他親自鎮守洛陽,跟聯軍決戰。實在撐不下去了,才揮軍西進長安。

說到副手,董卓已經想好一人。這個人大家並不陌生,他就是曾經跟皇甫嵩等剿滅黃巾等造反軍,為漢朝建立汗馬功勞的朱俊。

對於朱俊這個人,董卓心裏是很忌憚的,但是外表又不得不裝出很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