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沉沒(2)(1 / 3)

然而怒氣稍平的董卓,一回到家裏,突然又殺氣騰騰起來。原因是黃琬那個所謂的和事佬,一退朝就給他上了一道奏書。奏書裏再也不見朝會上那般溫柔細語,而是很明確的表態——反對遷都。

董卓火大了。他恍然大悟,黃琬原來是跟楊彪串通好,給他演雙簧的。

想跟我玩,老子就陪你玩到底。

二月五日,董卓下詔,以天變災異為理由,罷免楊彪和黃琬。同時,拜光祿勳趙謙為太尉,而接任楊彪司徒職位的人,則是一個猛人。

這個人就是在江湖上消失良久的王允。

之前,王允為躲避宦官追殺,隱姓埋名,輾轉各地。後來,劉宏崩,王允到洛陽奔喪,大將軍何進把他留住,當了參謀。及宦官被誅,獻帝劉協即位,他被拜為太仆。

董卓此舉,就是想告訴楊彪和王琬,他不缺聽話做事的人。

事實上,罷免隻不過是一個前奏。很快,楊彪就發現,老董為遷都之事,是要動真格的了。

城門校尉伍瓊是董卓的親信,當初袁紹出逃時,董卓想追殺,這家夥替袁紹說過幾句話。然而董卓沒想到,親信伍瓊也強烈反對遷都,不由分說,叫罵一番,並把他拖出去砍了。

剛殺完人,楊彪和黃琬主動登門道歉,說不該阻攔董相國遷都。

董卓笑了。看來,這殺一儆百的手段極為可靠,他的目的基本實現了。

不過為了解決後顧之憂,他還必須解除一個人的兵權,掃清最後的障礙。這個手握重權的人,才是董卓真正的對手,他就是傳說中的戰神皇甫嵩。打仗打不過皇甫嵩,玩兵法也玩不過他,董卓還有什麼辦法能搞定他呢?

很明顯,這是個問題。

董卓當然知道,相比之下,皇甫嵩才是一隻真的猛虎,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他趕進籠子圈住,然後再行動。

籠子已經設計好了,它就是洛陽城。隻要皇甫嵩進了洛陽城,在他眼皮底下,還能翻得了身嗎!

不久,董卓以皇帝的名義下詔,拜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很快,詔書就送到皇甫嵩手裏。大家一看,都替皇甫嵩揪緊了心。完了,董老虎想使調虎離山之計了。

皇甫嵩看著詔書,半天無語。

這時,有人告訴他:左將軍,與其進城受製於董卓,不如咱們響應袁紹,與他抗爭到底吧。

說這話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京兆尹蓋勳,一個是皇甫嵩的參謀。

皇甫嵩聽了,隻是沉重地搖搖頭,默默地收拾東西,整裝上路了。

無論是威望,還是人氣,或是玩戰爭,皇甫嵩都遠超董卓。然而這麼樣一個人,怎麼會向董卓屈服呢?

這真是一個謎。

或許隻有董卓和皇甫嵩才知道,這不是謎。了解他自己的,除了自己還有對手。皇甫嵩或許認為,他現在已經不是董卓的對手了。

董卓真的已經強大到無懈可擊了嗎?沒人知道,也沒人敢回答。

直到那一天,答案被公布的時候。

三、內訌

公元190年二月十七日,董卓正式遷都長安。

董卓認為,既然俺在洛陽待不下去了,也不能把好東西留給袁紹聯軍。於是在遷都前開搶,把洛陽的富豪全部誅殺,一搶而空。接著,逼洛陽數百萬人遷往長安。

洛陽距離長安,航空距離三百五十千米,中間還要翻過崤山、華山等地。那時,漢朝交通工具落後,董卓能讓數百萬人順利到達長安,鬼都不信。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洛陽到長安的路上,一路都是死人,連綿百裏,慘不忍睹。

為了防止袁紹突襲,董卓按原計劃留守洛陽。說留守,事實上就是作好撤退準備,他把洛陽宮大大小小的宮殿全部燒光,連民宅、廟宇都不放過。

三月五日,皇帝劉協在眾人保護下抵達長安城。長安大小之事暫由司徒王允定奪。董卓告訴他,你辦事,我放心,好好幹。

三月十八日,董卓開斬袁紹家族,太傅袁隗等全族老小總共五十餘人,一個都沒放過。

此時此景,天公都在發怒了。然而放眼一看,袁紹竟然還在遲疑不動兵。他就像個木偶人,完全沒了感情,隻會在風裏,在雨裏,在血裏,在無盡的悲號裏觀望。

觀望是一種態度,一種愚蠢的悲劇。

這時,有人實在忍不住了,馬上就跳起來,要求袁紹發兵。

這個猛人,就是傳說中“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他這樣警告袁紹,我們率領的是義兵,董卓那邊不過是些暴徒,道德製高點就在我們手裏,蒼天滅董卓的時刻已經到來了,請趕緊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