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聽之,不搖頭,也不點頭,隻是沉默不語。
曹操見袁紹沒有反應,怪叫一聲道:既然你不打,我自己打。
說完,曹操義無反顧地率軍離去。
然而很快,曹操又返回聯軍集結地酸棗了。
他是落荒而逃回來的。
他在前線跟董卓將領徐榮幹了一架,坐騎被對方流箭射中,自己差點兒丟了性命。如果不是堂弟曹洪把坐騎讓給他,他早就死在前線了。
曹操憋了一肚子氣。不是因為他打了敗仗,而是他在前線跟董卓拚命,回來時卻看到袁紹天天歡歌宴舞,好一派歌舞升平之氣。
豎子啊!豎子不足與之謀!
曹操衝進宴會,對著眾人大聲罵道:如果肯聽他的建議,進攻孟津(河南省孟津東黃河渡口),據守敖倉,封鎖太穀關等;然後直入武關,威脅關中三輔之地,跟董卓決一勝敗,或許能勝。好了,現在聯軍掛著的是正義之師的招牌,行的卻是尋歡作樂之事,人人抱足不前,都在作壁上觀。你們不覺得可恥,我都替你們感到臉紅。
本來,曹操開罵,不過是想刺激一下袁紹等人。可他罵完,大家都像是耳朵聾了似的,無人應答。看著眼前這一切,曹操恍然大悟:這都是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豎子呀!
曹操再也看不下去了,扭頭走人。親自跑了一趟揚州,又拉回了一千餘新兵,回頭駐守河內郡。
他之所以回來,一是為了尋找戰機,二則是要看看這場征伐大戲,袁紹怎麼來收拾。
果然不久,聯軍內部好戲連連上演。
首先,是聯軍原地不動,整天吃香喝辣的,征集的糧食不夠吃了。有吃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沒有酒喝了,大家都準備作鳥獸散了。
接著,就在諸位準備各奔東西時,有兩支軍隊的領導幹起架來了。一個是兗州州長劉岱,一個是東郡郡長橋瑁。兩人不知怎的,互相看不順眼,大打出手。結果是姓劉的把姓橋的給殺了。
看著眼前這一切,沒人知道袁紹心裏在想什麼。一年很快就閃過去了,一晃眼就到了公元191年的春天,他還是按兵不動,等待戰機。
還等個屁,黃花菜早涼了。
袁紹卻說,菜涼了,加熱就是了嘛。為了加熱,準備醞釀征伐董卓的戰爭,他發揮了一向愛出歪主意的特長,提出了一個可笑的方案。
包括袁紹在內,關東諸多將領一致認為,皇帝劉協被董卓控製在手裏,山高水遠的,還不知道是死是活。與其為一個年幼無知的家夥戰鬥,不如咱重新另立一個皇帝,跟董卓對著幹。
重立皇帝,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另立中央。那新皇帝立誰呢?
袁紹又認為,這個非幽州牧劉虞不可。
劉虞,字伯安,漢室宗親,為人寬仁,甚得民意。在劉氏皇族當中,算是個精英分子。
袁紹一思想,曹操就發笑。
老袁此議一出,老曹就跳出來第一個投反對票。他告訴袁紹:我們之所以起兵,而天下無不響應,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站在大義這一邊。皇帝劉協不是劉賀,我們有什麼資格要把他廢了?醜話說在前麵,如果要立皇帝,你們自個玩去,我是堅決不會響應你們的,
袁紹笑了。老曹你不玩沒關係,我不在乎。我真正在乎的是,那兩個人要不要陪我玩。
袁紹指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袁紹的堂弟袁術,一個就是被袁紹準備推出來當冤大頭的劉虞。他先是給袁術寫信,說我們準備依照西漢周勃當年誅殺少主,迎接代王劉恒先例,擁護劉虞當皇帝,請予支持。
袁術一看來信,笑了。
袁紹真識趣,他也知道本族兄弟現在混得不錯。袁術身為後將軍,除了掌握兵權外,重要的一點是這家夥糧食多。然而袁紹有所不知,同是袁氏子弟,同在一條船上,袁術跟他可是同船不同心呀。
這話說來也不丟人,袁術認為,天下大亂,就像混亂的菜市場,這時候最是容易搶肉的時候。他的野心大得很,要搶肉也要搶最大塊的,大到什麼程度,當然就是人人都想搶的那塊——皇帝。
袁術想當皇帝?
沒錯,他就是想當皇帝。而且想了不是一兩天了,他可是天天在想,做夢在想,醒來在想,吃飯在想,走路也在想。可突然之間,袁紹要他來支持劉虞,那不是扯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