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這名字,聽起來,有人也許還不太熟悉,他是我國三國時期的機械大師,他在傳動技術方麵有許多重大發明,對當時生產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們稱他為天下名師。
改造織布機
馬鈞小時候生家庭生活比較貧困,還有點口吃,不善於跟別人交談。但是他念書十分用功,刻苦鑽研,善於動腦思考。生活中喜歡經常自己動手製造一些器械。周圍鄰居遇到什麼難題,他會主動想出一些辦法幫助解決,因此,村上的人都很喜歡他。
由於他製造的那些小器械,在生產生活中越來越發揮作用,找他做的人多了,有了名氣,於是,他就經常外出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做機械,自己有了飯吃,還能掙錢養家。
一天,他在洛陽城裏做事,經過一家織布坊,看到一群女子在織綢布,用的是一架老織布機,機械上隻有五十條經線,六十條緯線,織出來綢布不但窄,而且工效也低。馬鈞看了就想,要是再增加織機的經線和緯線,不就可以織得更快了嗎?而且織出來的布麵也寬。
第二天,馬鈞主動到這家織布坊來,對老板說:你的織布機要是再增加些經線緯線,不是織得更快嗎?
那老板對馬鈞看看,一個鄉下窮小子,咋說這種沒邊沒際的話?問:你是幹什麼的?
馬鈞說:我是造機械的。
造機械的?老板不大相信,你能造什麼機械?吹牛吧?
不是吹牛。你這種很慢的織布機,我可以給你改造一下,一天能織雙倍的布。
老板一聽要笑,我的織布機都用上百年了,你能改造?說:你若差錢花,我能給一點,別在這兒說大話耍騙。
馬鈞見老板不相信,就堅定地說:一個月內,若不把這種舊機械改造出來,我就永遠不來洛陽城做事!
老板見馬鈞下了海口,指著一邊那台廢舊織布機說:好啊,你先給我改造改造這台舊的織布機吧,改造壞了,也不用你賠,反正是台廢機了。
馬鈞看看牆腳下的那台破織布機,說:好,請你給我一個月時間,在一個月時間裏,你們照織你們的布,我改造我的織布機,互不影響。飲食我自己可以解決,所缺材料請老板能幫助買一些。
事情說定後,馬鈞天天不聲不響來到織布坊捉摸他的織機改造,不停地畫圖紙,量尺寸,又鋸又砍,叮叮當當,從早到晚忙個不閑。
一個月的時間快要到了,馬鈞的織機改造也有了眉目。等所有零件忙差不多了,最後一組裝,一調試,一台新式織機高高地立在車間裏,寬寬的織麵,高高的織架,在幾十台麵織機中鶴立雞群,織機上的經線由原來的五十條,增加到了一百條,緯線由原來的六十條,增加到一百二十條,織出來的綢布又寬又平。
老板驚歎地大叫:天才呀!你是神人!
連馬鈞自己也沒想到,小小的一次織機改造,帶動整個紡織行業的革命,大大促進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這事很快驚動了朝廷,魏明帝親自封馬鈞為給事省中官職,相當現在管技術革新的幹部。
製造“指南車”
傳說,黃帝和蚩尤作戰時,蚩尤為了保持自己軍隊的有生力量,作戰時,經常施放一種霧氣,使黃帝的軍隊射箭看不到目標,而且還經常迷失前進方向,致使黃帝履履吃敗仗。後來,黃帝製造一種指南車,在迷霧中能識別方向,多次攻破蚩尤的布陣。可這隻是一種傳說,誰也沒有見過指南車什麼樣。
一次,在朝廷軍事會議上,研究如何排兵布陣,進攻蜀國。馬鈞提出製造指南車的事,用指南車識別進攻方向。當時朝廷裏許多官員都沒見過什麼指南車,認為馬鈞瞎想,不切實際。
軍事大臣高堂隆說:我聽說過上古時代有過指南車,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又沒有文獻,怎麼製造指南車?隨便說說罷了。
將軍秦朗也隨聲附和道:古代傳說不大可信,孔夫子對三代以上的事,都是不大相信的,恐怕根本就沒有過什麼指南車,我看還別浪費國家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