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藥王孫思邈(2 / 2)

一天,孫思邈行醫來到山裏,山上有座廟,山坡上有個小男孩在哭。孫思邈上去問小男孩:“小朋友,你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裏哭呀?”

那小男孩對孫思邈看看,一個瘦瘦的老頭,也不理他,又哭。

孫思邈又問:“你家大人呢?”

那小男孩停住哭,手對山下一指。

孫思邈看看,有個男人正往山下走去。孫思邈估計那男人可能就是小男孩的父親,就喊:“老鄉,你為什麼不等你孩子一起走呀?”

那男人聽有人喊,又回過頭往山上走,走到孫思邈跟前說:“他是我兒子。不瞞你說,這孩子從小就有個毛病,隻吃素,不呼暈,不但什麼肉都不吃,連雞蛋也不吃!你看這孩子長的!今年都十五歲了,才這麼點高!聽人家說,不吃暈的孩子應該到廟裏做和尚。我就把他送來了,可他死活不肯當和尚,非要跟我回家,剛才被我紮實揍了一頓!”

孫思邈一聽,馬上從袖中取出一包藥末交給那村民,說:“你先把孩子領回家,把這劑藥給他熬了。三天後,來這裏見我。”

那村民對孫思邈看看,問:“仙家大名?”

“孫思邈。”

“啊!你就是孫神醫呀?”村民一聽,馬上拽了一下兒子一齊給孫思邈磕頭。

三天後,那村民高高興興地領著小兒子來到廟上見孫思邈。

孫思邈問他:“孩子口味如何?”

那村民激動地說:“好了!吃了你的藥,第二天就想吃肉了。你真是神醫呀!”

其實,孫思邈給這個村民的藥方,也不是什麼特別金貴的藥,隻是一些藥草製成的藥沫,這種藥可以改變人的味覺腺而已。

他的行醫“十要”

孫思邈的聲譽立即傳遍了長安城!

不久,隋文帝知道了,下召請他出任“國子博士”的高官。

孫思邈不想離開他的鄉親,不想離開他的山川,不想離開他的醫藥研究,裝病謝絕了皇帝。

孫思邈一生十分注重醫德,他告誡學子們,醫生一定做到“十要”,一要熱愛祖國的醫學;二要醫術精益求精;三要視病人如親人;四要不為名利;五要不畏艱險赴救;六要加強責任感;七要醫生和病家不談與治病無關的話;八要對患者一視同仁;九要切勿驕傲;十要團結同道。

孫思邈活了一百零一歲,他把一生所積累的驗方編成《備急千金要方》,還著有《攝生論》、《福壽論》等醫書。孫思邈的醫學著作集七世紀以前中國醫學之大成,充實和擴大了我國的醫學寶庫。他的高尚醫德,永垂青史!民間各地建起大大小小的藥王廟,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人們用各種形式懷念這位偉大的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