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世界石油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沈括就是我國乃至世界第一個發現和使用石油的人。
沈括年輕時在許多地方做過官,每到一地,他非常關注當地民生與社會生活相關的新鮮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很注重勞動人民的創造。有一年,沈括在福建泉州做事,聽說江西鉛山縣有一眼泉,冒出來的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當地人叫這種水做膽水,就是很苦的意思。村民將這種膽水放在鍋中熬,熬幹後,鍋底下就出現了黃燦燦的銅。沈括一聽,十分感興趣,不遠千裏,從福建來到江西鉛山縣,親眼所見村民膽水煉銅的過程。就在《夢筆溪談》中記錄下來——這是我煉銅技術的最早記載!後來的曆史發展證明沈括記載是正確而科學的。原來在鉛山縣有幾道溪水不是清的,而是呈青綠色,味道是苦的,當地村民稱為膽水,膽水就是亞硫酸溶液。村民將膽水放在鐵鍋中煎熬,生成了膽凡,膽凡就是亞硫酸銅,亞硫酸銅再在鐵鍋中煎熬,與鐵產生了化學反應,就分解成銅與鐵。由於曆史發展的局限性,沈括還不能明確地揭示膽水化銅的化學原理,但已經闡述了膽水煉銅的全過程,同時也記錄了在鉛山周圍有一個規模不小的銅礦。根據他的記載,沿著鉛山縣的膽水往北尋找,在貴州溪縣果然找到了巨大的銅礦,這座銅礦就是現在江西銅業公司的開采基地。如今江西銅業公司的電解銅已經達到年產90萬噸,產量在國內居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三位。
最先的地理論述
沈括在地理學方麵也有許多卓越的論斷,反映了我國當時地學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他正確論述了華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布,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沉積而形成的。當他察訪浙東的時候,觀察了雁蕩山諸峰的地貌特點,分析了它們的成因,明確地指出這是由於水流侵蝕作用的結果。他還聯係西北黃土地區的地貌特點,做了類似的解釋。他還觀察研究了從地下發掘出來的類似竹筍以及桃核、蘆根、鬆樹、魚蟹等各種各樣化石,明確指出,它們是古代動物和植物的遺跡,並且根據化石推論了古代的自然環境。這些都表現了沈括可貴的唯物主義思想。在歐洲,直到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人達·芬奇對化石的性質開始有所論述,卻仍比沈括晚了四百多年。
可見,偉大的科學家沈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的那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造就了這位偉大學者的科學成就,曆史又一次應證了這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