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哪些問題,哪些圖,“我們”是誰?(1)(1 / 3)

你能從本書中獲取什麼?

在今年年初的10個星期裏,我與四家彼此差別很大的公司一起工作—Google、易趣、富國銀行和皮特咖啡—幫助它們應對四種不同的商業挑戰:確定商業戰略、推行新產品、創建技術平台和發布銷售工作計劃。表麵上,這四家公司的問題各不相同。它們分別屬於搜索引擎、銷售、銀行和餐飲四種不同的行業。按照慣例,我應該為他們各自製訂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透過表麵,便能看到它們的共同的麻煩:難以看清麵對的難題,更無法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此時視覺化思考就派上用場了:任何難題都可以通過一張圖清晰呈現,而所有圖畫又都可以通過同一套工具和規則來創建。

我希望你能從本書中獲取的是一種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我希望你能夠在旅途中閱讀本書,這樣,第二天走進會議室、禮堂或辦公室時,馬上就可以用畫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什麼問題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

當我聽見自己說“我們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時,還是有三個問題立刻會出現在腦海裏:第一,什麼問題?第二,什麼圖?第三,“我們”是誰?

讓我們先從問題開始。什麼樣的問題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回答是:幾乎所有的問題。因為圖畫能以便於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複雜的概念,總結大量的信息,在澄清和解決各類問題時它們非常有用,比如商業問題、政治僵局、複雜的技術、組織的兩難境地、日程衝突,甚至是個人需要應對的瑣事和挑戰。

自從我投入商業活動並與別的商務人士一起工作以來,我所關注的問題通常都是:如何讓一個團隊的人理解一個係統的運作方式以及他們在係統中的位置;如何幫助決策者明確其想法並改進他們的表達方式;如何幫助他們理解一個市場及一個產品的變化對想法可能產生的影響。

由於這些問題涉及大量資金,對許多人的工作都有影響,而且辨別這些問題間的細微差別需要多年的研究和經驗,因此人們很容易將這些問題看做商業領域特有的問題。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隻有在日常生活與商業活動中,將這些問題當成基本挑戰,視覺化思考才更具啟發性。

在下麵這幅大圖中,我把大多數問題歸為如下幾個基本的(和常見的)種類。

表2–1 視覺化思考六要素

許多年來,我已經看過或畫過不少圖來幫助解決上述難題。事實上,這簡單的“6W ”模式幾乎涵蓋了各種問題,我們將在書中不斷遇到它們。不久前,在我剛開始研究視覺化思考時,我甚至發明了一句口訣:“難路變通途,畫圖有幫助。”我老是將它掛在嘴上,弄得我的同事都快抓狂了,尤其是在下麵我要提到的這類項目中。

案例一:淹沒在過量信息中的達夫妮

倫敦之行過後幾年中的一天,我們公司接到一個潛在客戶的電話。來電話的人我們叫她達夫妮吧,她是一家大型出版公司的營銷部副總裁。達夫妮正麵臨一個品牌危機。她的公司為全球專業人士提供商業信息,年均利潤為100億美元,卻在最近的一次行業調查中得了低得令人心驚的分數。並不是因為專業調查人員看不慣這個公司,關鍵問題在於,盡管這家公司規模很大,但很少有人聽說過它。

這不隻是一個知不知道的問題,這種公共認知的欠缺還會引發更大的財政難題。因為這家公司正在計劃幾年後在紐約股市掛牌上市,如果缺乏一定知名度,它的股票就不會有什麼人關注。達夫妮需要的是更長遠的考慮。如果她決定在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上投入上百萬資金,就需要一個絕對可靠的計劃支持,並且展現一個明晰的發展前景。即使“在什麼時候”(兩年後)敲定了,“在哪裏”(美國,尤其是紐約)明確了,“為什麼”(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認知)清楚了,達夫妮還是得回答“誰/什麼”、“有多少”以及“怎麼樣”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