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關於商業的一切已有知識(2)(2 / 2)

我們完成了論證。會議卻遠遠沒有結束,但我們的圖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比單純用文字和大段的論述更快地引入了更多的概念,並且讓這些概念清晰可見,易於理解和記憶,它還提供了一個可視框架,我們和執行官們可以在其中添加更多的箭頭,在接下來的議程中添加更多的選擇。重大的決策就要誕生了。讓我們誠實地麵對自己所畫的吧!

有時候一張比薩足夠了,有時候則不然

勞倫在銷售演示時展示的方法和剛才SAX 公司會議室裏所發生的一切在風格上有很多不同點。歸結到一點就是:如果我們要用一張圖去推銷,就得做好向他人講解這張圖的準備。

現在,我們麵臨的是本書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如果一張圖示需要相應的解釋說明,它是否就很“差勁”?“一圖道千言”不是告訴我們好的展示本身就能自成一說嗎?

其實不對。所有好的展示都不一定是意義自明的,但它們卻應該是可解釋的。能夠意義明確、傳達有效信息、激發深刻的見解,甚至連一個圖注都沒有的解題圖是極為罕見的。當然,基本的肖像、柱狀圖或者簡單的時間軸可以馬上被理解,但當我們想要更具體更富洞察力的圖示,並想展示“在什麼時候”、“在哪裏”、“怎麼辦”和“為什麼”之間的複雜關係時,一張圖就可以取代那些在視覺上能有效地傳達信息、便於理解和記憶的要點清單。

我用比薩來說明這個問題吧。更確切地說,真正需要我們考慮的是:什麼時候比薩是招待客人的理想食物,什麼時候人們更適合坐下來享用三道菜的大餐。我的意思是,在大多數的日常商務會議上,我們的參與意識是很低的。與會者彼此都認識,也知道各自一般都會說什麼,而且我們開會時很可能在做其他各種各樣的事。我管這種會議叫做“比薩大會”:就像叫了一群鄰居過來看電視轉播的比賽,而不是盛裝打扮一起去享用饕餮大餐。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大家都要吃飽。不過在“比薩大會”上,人們對食物的期待隻是:餡多、汁濃、好吃、打掃殘局方便。

大多數商務圖表都是比薩:簡單易消化。這些“比薩圖”不需要太多解釋。它們的存在隻是讓會議可以順利推進,讓所有人盡可能快、盡可能滿意地得到信息。收集了更多的消費者數據?太好了。做成柱狀圖交給我們。哦,這個項目又添加了新的工作流程和最後期限?好。合並後的時間軸呢?這個?好,謝謝,我先看看。

於是又一次,大量的會議包含著完全不同的預期。想象一下,我們是新老板,召集所有員工傳達前3個月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想象一下,我們剛接手一個新公司,需要向公司的高管說明我們的商業模式將如何改變;想象一下,我們正麵對著一個客戶,要進行公司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銷售展示。這些會議的客人們希望被打動,希望學到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希望看到從來沒看到過的東西……而“比薩圖”是滿足不了這種預期的。

這些會議就好像需要坐下來靜享的盛餐,展示的圖應該要傳達實在而有價值的見解,引發有意思的對話,支持重要決策的製訂。我們所說的並非滿足於有限信息的傳達,而是要試圖傳達更多。這時,具體詳盡的“怎麼辦”圖和“為什麼”圖就走進了我們的議事日程:它們包含了更多,展示了更多,還有—正如我們剛才在SAX 公司會議室看到的—它們也需要很多的解釋和說明。

這並沒有什麼錯。在與“比薩大會”相反的“盛大晚宴”上,我們的客人們不僅有更多的時間,他們還期待參與到更細節的討論中,並願意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確保自己能大致理解我們所展示的一切。“你說我們應該開辟新的國際市場?有意思。你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現在就投資去發展一種新的產品?怎麼可能?你需要900萬美元?先告訴我一個理由。”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我們的客人有了很高的預期,也有了同樣高的參與熱情—我們應該展示得更全麵。詳細的地圖、對比性的時間軸、量化的價值鏈、概念圖,它們都是促生創意的平台,而創意的產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不展示一幅激發靈感的圖是因為它省略了太多的話;而我們展示它則是因為它會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