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1 / 3)

第一節研究結論

(1)共同打造民族銀行卡品牌對發展中國民族銀行卡產業至關重要,隻有通過民族品牌戰略,才能提高整個產業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2)我國銀行卡市場發展與製度創新的製約因素主要有:我國基本經濟和金融製度模式及其變遷;銀行卡市場製度創新成本的高低與銀行卡市場新製度迅速、有效地投入運行的能力密切相關;銀行卡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經濟、金融的開放傾向;技術進步的狀況。

(3)我國銀行卡產業的市場結構為寡頭壟斷,本書研究了在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下我國各發卡機構銀行卡業務的競爭力,得出了發卡機構降低自己銀行卡業務的成本或提高對手銀行卡業務的成本,創造成本優勢,對於提高發卡機構銀行卡業務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同一質量條件下,同類銀行卡產品的差別越大,市場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小,發卡機構調節價格的餘地越大等有價值的結論。

(4)對信用卡市場進行經濟學分析,使人們對信用卡市場競爭、並購與合作、市場風險及建立社會征信機構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信用卡市場消費者行為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得出了以下結論:消費者尋找模型幾乎不能證明標準化的信息披露條款等立法措施能增加信用卡市場的競爭力;消費者換卡成本的下降不是20世紀90年代信用卡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信用額度增加,消費者負債立即明顯增加,對於那些已經接近他們額度的人,這種反應更為明顯;信用卡負債對利率大幅度下降特別敏感;透支餘額和利率增加,換卡的概率也隨之增加。以重慶為例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了消費者的人口統計特征變量與其申請和使用信用卡行為的關係。從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居住區域、住宅按揭情況、需供養子女人數、所受教育程度、就業狀況、所在單位性質、所在單位行業類別、工作年限、每月收入水平等12個方麵研究了消費者的人口統計特征與其擁有、申請及透支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收入水平、所在單位的所有製性質與是否擁有信用卡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就業狀況、所在單位的行業類別與是否擁有信用卡存在比較弱的相關性;學曆、所在單位的行業類別、所在單位的所有製性質與是否願意申請信用卡存在比較強的相關性等。

(5)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麵臨加入WTO後的國際競爭,國內外兩個銀行卡市場將逐步交彙融合、激蕩碰撞。中國的銀行卡產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必須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中國銀行卡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就是在控製風險的前提下,為持卡人和特約商戶提供優質的銀行卡產品和服務。為此,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快銀行卡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必須為國內外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和價格合理的用卡環境;必須加快技術創新,圍繞持卡人和特約商戶形成統一的強大服務體係;必須加快中國銀行卡產業參與主體的製度創新。

(6)持卡人、特約商戶通過享受銀行卡服務,向銀行卡產業支付相應的費用,是整個產業創造價值的源泉。為銀行卡產業的這兩個消費主體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充分挖掘並滿足他們的需求,是提高我國銀行卡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7)銀行卡市場交換費是銀行卡產業的核心定價機製,交換費可以作為轉移支付手段,平衡市場雙邊的商家和持卡人的成本和收益,以便得到帕累托改進的資源配置結果。在實際中,監督交換費的決定,以便改善整個係統的業績及提高經濟效率沒有規律可循。比較福利最大化交換費和利潤最大化交換費可以發現,福利最優化交換費比利潤最大化交換費能更好地內在化網絡外部性。社會最優交換費通常不等於任何隻考慮成本的交換費。不能證明銀行卡協會決定的交換費是社會最優的。經濟學家到目前為止隻是接觸到理解一般雙邊市場定價和作為特殊情況的銀行卡交換費定價的表麵。像很多經濟學研究工作一樣,很多存在的理論模型是建立在對產業高度簡化和對相關經濟關係進行假設的基礎上。然而,從相關文獻中還是得出了一些結論可供政策製定者參考。由於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的特點,銀行卡市場交換費的製定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目前,我國銀行卡市場交換費沒有對信用卡與借記卡進行區別定價,但容易看出,這種統一定價的平衡機製隻有在銀行卡發展的初期,特別是商家利潤較高的情況下才可行。隨著銀行卡市場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當收單市場逐步向低端用戶滲透時,這種定價策略將變得難以維持,從而對交換費必須采取區別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