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醫生宋氏,視疾不問貧殘,仍載粟棗,乏者遺之。宋二子曰應,善論說,好馳騁上下,能冷熱人,人多畏之。後為醫博士,謁之者貧,則絕,蓋弗肯繼矣。未六十,中風而卒。三子,長,犯盜,流他所得還,卒於鄉;次,初學舉進士,自放不返,日遊市井間。因刺一婦人不著,墜井死;幼者終於凍餒。應之弟曰效,畏謹有常,年踰七十兩鈔本皆作七七。而亡。一孫習醫自足。
真偽
予聞洛中衣冠子弟不肖者,鬻祖誥與右宗大賈,冒以庇其族。比年聞安陸亦有,蓋譜不明耳。鈔本脫耳字,殘鈔本作也。
劉夢得《讀張曲江集詩》,其序略曰:「世稱曲江為相,建言放臣不宜與善地。今讀其文,自內職牧始安,有瘴癘之歎。自退相守荊門,有拘囚之思。嗟夫,身出於遐陬,一失意而不能堪;矧華人士族必致醜地然後快意哉!議者以曲江識胡雛有反相,羞凡器與同列啟廷諍,雖古哲人不及。而燕翼無嗣,終為餒鬼。兩鈔本均作魂。豈忮心失恕,陰謫最大,雖二美莫贖耶?」故其詩雲:「寂莫韶陽廟,魂歸不見人。」按《唐書》,曲江有子拯,而不見其他子孫者。近有朝請張君唐輔來守安州,蓋曲江人也,自稱九齡十世孫。皇佑間,儂智高亂嶺南。朝廷推恩,凡名舉人者悉官之,無慮七百人,唐輔在其中。後稍遷至牧守,當塗諸公往往以名相之後稱薦之。夫以夢得去曲江才五六十年,乃言「燕翼無嗣」,豈知數百年後有十世孫耶?豈夢得困於遷謫,有所激而言也。是皆不可知也。
山中人說:獵者嚐取麝糞,日乾之。每得麝,裁四肘皮,剖臍香,雜乾糞以實之。最大所謂當門子者,即預采飛蝱,去首足翅,日乾以用之。是一麝獲五臍之利,蝱之性不良可知也。醫者司徒生嚐言:「市麝臍宜置諸懷中,以氣溫之,久而視之,手指按之,柔軟者真也,堅實者偽也。」
讒謗
蜀人龍昌期為《禮論》,以為兩鈔本均作謂。周公《金縢》之請以代武王,蓋其詐也。予謂方周公之時,近則王不知,遠則四國流言,至於後世,猶有仁智未盡之說,蓋聖人誠為難知。嗚呼,不如是不足以為周公。
元憲宋公始名郊,字伯庠,文價振天下。既入翰林,有愬於上者,以姓名於朝廷非便。神文乃間諭元憲,令易之,遂名庠字。一日,因具奏劄,先書臣庠。時李獻臣為翰長,見奏,指宋公名曰:「此何人耶?」鈔本作也。吏具以對。已而白宋,宋乃書一絕雲:「紙尾何勞問姓名,禁林依舊玷華纓。欲知《七略》稱臣向,便是當年劉更生。」元憲既參大政,朝廷無事,廟堂之上日閱文史,今觀紀年、通譜、《楊文公談苑》等序及《繹山碑》跋尾,亦知其略矣。元憲雍雍然有德之君子,後既登庸,天下承平日久,尤務清淨,無所作為,有為者病之,後為人言排詆,出知河南,改許及河陽,歸京判都省。久之卒於私第。公嚐自謂:「時賢多以不才誚我。」因為《言行錄》有自詠二字。詩曰:「我本無心士,終非濟世才。虛舟人莫怒,疑虎石曾開。蚊負愁山重,葵傾喜日來。欲將嘲強解,真意轉悠哉。」
張師正《倦遊錄》說,潁上常夷甫處士自經而卒。王莘樂道奉議,潁人也,從學於常,具道處士得病而卒。師正進士及兩鈔本均無及字。第,後換西班官,至諸司使,守郡亦有才。此《倦遊》乃襄漢間兩鈔本均無間字。士人所為,讬名以行。
占驗
舜治天下,彈五絃琴,而歌南風之詩,蓋長養之音也。《詩》亦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今解梁盛夏以池水入畦,謂之種鹽。不得南風則鹽不成,俗原本作洛,從鈔本改。謂之鹽風。荊湖間夏有大風,朝起夕止,連日如此,土人曰(左風右京)風。音諒。有則大旱,兩鈔本均有故字,旱上無大字。陂澤立涸,稻田多裂。又名杓風,如杓勺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