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沉冤千古的南郭先生(1 / 1)

“濫竽充數”的成語盡人皆知,連小學生也知道那是在說某些人的不學無術。很多文章中都有引用,於我,仿佛過眼煙雲,不曾入心細想。這麼多年來,一不小心,墮入文道,也濫竽於文人隊中,遂得一毛病:無事亂翻書。翻書者,看也、讀也、想也之總稱。這一翻不要緊,才知史跡中實有其人,其父老南郭是鵲起齊國的製“竽”高手,猶如現在製作小提琴的“國手”。他製的竽,“起,鳥落;止,魚遊”。技藝非同一般,後蒙召入宮,專為禦製,遂執掌宮廷樂隊之牛耳。其子小南郭性情淳厚、篤實,承襲了父親的手上功夫。小南郭的胞弟叫恭叔,稟賦高揚,心性久遠,盡得了父親的嘴上功夫——吹奏技藝。兄弟二人各工其長,珠聯璧合,相鑒生輝。老南郭千古之後,恭叔因善討巧而得齊王好感,承襲了父職,小南郭雖身懷製竽絕技,然而終是有些落寂。竽屬藝術工具,不是人人都需的鞋帽,亦非婦人不離手的針線,難得會有大批的消損。落寂的小南郭遂以酒遣閑,隨著打發掉的長長短短時日,宮內便也有了長長短短的一些說法。此後,恭叔把小南郭安排進了合奏團,隱入三百人中,吹也罷,不吹也罷,小南郭不再落寂。又幾年,齊宣王不耐煩人世間的雜俗事,駕鶴仙遊西去,不回來了。王遂就位大統,恭叔因要在新領導麵前有所表現,便上了一份“進呈禦覽”,建議改製:變合奏為獨奏。人性本都如此,原也怪不得他的逢迎取巧。

這一天,風和日麗,好日子,晴朗的午後吧,小南郭止不住癮,於是喝了點酒,便在一人之下,三百人之側,演出了那場遺臭千年的醜劇。

現在呢?就沒有蒙冤的“小南郭”了嗎?你有專長,卻不得機遇展示,老叫你弄些非你專業的玩意兒,於是你隻能“濫竽充數”,蓋因不充不行也!因為你長了一張嘴,它經常地天天要吃,人要不吃飯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