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設不同情境的用語技巧
許多一線教師都清楚地意識到,教師語言就是創作,教師工作行為就是創造。生活是學生的第一課堂,課堂是學生摹擬生活情景、探討生活問題的重要場所,對生活及自然進行高度凝煉並進行表現,是教師教學語言功能之一。有人說,課堂上,一聲咳嗽、杯子落地聲或伸懶腰的聲音,都能使語言人物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學中展現生活情境,教師就要麵對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資源,教學情境往往是能夠體現學習、認識對象發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件或場景。
教學情境,大致分為實體情境、模擬情境、語表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多媒體情境。
(一)實體情境
實體情境即以物體原型為主的情境。大自然中的山川田野,風雲雨雪,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都是實體情境;教師在課堂上所出示的實物、標本,如珊瑚、指南針、鬆果等也是實體情境。實體情境因其本身的具體化,使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易於感受,易於理解。憑借實體情境,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從而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教師大多采用描述性強的語言、說明性語言,有時也借助渲染、引申、類比等技巧,增加教學語言的真實性,豐富性與啟發性。
李吉林執教《數星星的孩子》——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夜晚,張衡在院子裏數星星,那是什麼樣的情景,誰能把這個情景講出來?要求講清楚什麼時候在哪兒,什麼人,做什麼。”
“一顆,兩顆”後麵是什麼標點符號?出示: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指名上黑板加標點。)
對比讀: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讓學生體會:用逗號停頓的時間較長,表示張衡一邊數一邊想,一邊數一邊記,張衡數星星多認真呀!
“奶奶怎麼說?現在請女同學當奶奶,讀奶奶說的話,注意奶奶是笑著說的,要讀得親切”。
“奶奶說的話裏,哪個詞兒說明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的?”
“‘又’,說明他經常數的,今天又數了,一數就數了幾百顆。張衡數星星真刻苦啊!”
“張衡是怎麼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
“這說明他數星星不怕苦,決心大”。
結合學生回答,提示卡片:無數、數不清。(正音)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
教師充分利用天上的星星,把課文情境拉回到學生現實的夜晚,把文本內容和想象充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二)模擬情境
模擬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礎上生成的,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複現,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一般課堂上教師采用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角色扮演等新的手段,都屬模擬情境的範疇。
有教師執教音樂欣賞課《梁祝》——
課堂上,教師用一種詩歌般的深情和富有磁力的聲調,伴隨著化蝶音樂主題的反複傾訴,這樣來抒發感情:“和風裏,春光裏,兩隻美麗的蝴蝶翩然飛舞於花叢中,看,前麵的那隻時而輕輕飛去,時而回頭觀望,深情款款,那就是祝英台吧!它的每個回頭的姿勢都會讓人想起徐誌摩的那一句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梁山伯、祝英台,因為有了你們,中國的蝴蝶才會顯得如此的多情和纏綿……正是‘彩虹萬裏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天荒地老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台。’”
音樂雖停,但學生情緒似乎還不能平靜,有的學生即時寫下聽後感受,這便是美的情景給學生心靈的淨化,是高尚的美感喚發的共鳴!
教師教學語言特有現場性特征,對於創設模擬情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僅是語言的內容,教師語言的語音、語氣、語調、節奏以及語音流動的韻律美完全可以實現讓學生聽其音悟其境,悟其境思其景,思其景知其意,知其間注其情,化抽象為具體,賦認知對象以豐富的情感。
教師富有藝術化的渲染,會帶給學生心靈深處的藝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