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竇桂梅《秋天的懷念》
一、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教學片斷1:
師:今天,一位新的老師來給你們上課,剛才聽主持人介紹,我從哪兒來?
生:清華大學。(笑)
師: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師:今天的課上,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鐵生。這位在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今年已經54歲了,21歲的時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這麼多年來,兒子一直用文字表達對母親的感受。請同學們一起默讀下麵這段話。看你讀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的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生:(學生默讀後)我讀到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他把上帝召她回去作為安慰。
生:作者心中的母親活得太苦了。
師: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課前發給同學們的——
生:《秋天的懷念》。
師:作為高年級的同學,我相信大家的自學能力。我看到,同學們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剛才拿到課文就迅速地閱讀起來。這裏有個自測題,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讀書到了哪一個台階。
(課件出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讀出韻味。)
生1:我覺得我到了“有感情”。
師:好哇,(對全體同學)他說他讀到了“有感情”,咱就聽聽,他怎麼個“有感情”。聽人家讀要聽音兒,等一會兒我們可要對他進行一番評價的啊!(對該同學)好,你想讀哪兒就讀哪兒!
生1讀:“鄰居們……”
師:想讓誰評價?主動權給你了。
生2:他讀得……
師:你對他說話,要用“你”。
生2:你讀的很好,不過你讀得太短了,不能表現你讀得有感情,你應該讀得長一點。
(眾笑)
生1:我是因為激動的原因。
師:也就是說,你讀得太短,人家沒感覺,你自己激動,人家還沒感覺到。你願意繼續讀下去呢,還是讓別人讀下去呢?主動權給你。
生1:(繼續讀下去)“看著看著……”
師:請你轉過去,你看,評你的那個同學又舉手了。
生2:沒錯,你讀是很有感情,但你有添字也有減字的現象,剛才你讀的……
師:根據你平時對他的了解,你認為他確實是激動呢,還是真的沒讀好?
生2:憑著我對他的了解,我想他是太激動了。
師:讀正確是對作者的尊重,也是對你的朗讀精益求精,高標準要求呢。對他的讀的感情如何,你也可以評價一下。
生2:我覺得你把對母親思念的感情讀出來了,我想你以後可以讀得更好。
師:既然你說他“可以讀得更好”,說明還有餘地呀,加個“更”字。(眾笑)你還有什麼別的見解?同桌要說話了。好,你說!
生3:我也覺得你讀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並沒有把他的脾氣的暴怒無常讀出來,像:“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突然把前麵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語氣讀,沒有讀出動作的暴怒。(生3用“暴怒”語氣讀,眾鼓掌。)
師:怎麼樣?人家對你的評價,你怎麼看?
生1:我覺得你說得很正確。謝謝!
師:你對他的態度滿意嗎?
生3:滿意。
師:給他們掌聲!(學生鼓掌。)
師:讓我們一起再大聲提示一下自己。
生:讀出韻味。
師:我們先讀讀課題的韻味。
師:(板書)懷念、秋天——讀這兩個詞語;中間加一個字“的”——讀出這個詞組。注意: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是怎樣的情景?
生1:懷念秋天裏發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銘心的事。
師:帶著你的想象讀課題。(讀略)
生:“懷念的秋天”,讓我踏著秋天的落葉,陶醉在小路上……
師:帶著你的理解讀出你的韻味。(讀得陶醉)
生:我的眼前出現的畫麵是,一個人在懷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飄落的黃葉,那從北向南的雁陣……
師:好,帶著你的體會讀吧。
師:注意:把這兩個詞語調一下,再讀。
生:秋天的懷念。
師:有什麼變化?
生:詞語位置變了,我覺得秋天的某個事件或者某個人物……變成了深深的懷念。
生:或者懷念秋天裏的給自己留下感慨的一片葉子或者一片花瓣。
生:我明白了,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澱成了一種感情就是懷念。
師:讀出你的理解了喲,這題目的韻味兒就出來了!(拍該學生肩膀,眾笑。)
教學語言賞析1:
該教學片斷教師的題旨在“破題”。“破題”的目的不是所謂的理解題意,而是通過反複的“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的讀與對“懷念、秋天”、“懷念的秋天”品味,把學生引入到與文本情緒相一致的氛圍中來:“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澱成了一種感情。”
按照一般課堂結構,這個“頭”開得大了些,用時大約是20分鍾,但從執教者的整體設計來看,這是一個確定情感基調的過程,初步展示教學語言美與文本意蘊美相一致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感情溝通交融的過程,從課堂結構上講,這又是一個“挖渠”的過程。所以看似是一個“引子”,實則已經把涓涓細水溉入其中,把綿綿輕風撒向微微蕩漾的心田。
精彩語言例引:
“我從哪兒來?”“……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鐵生。”
我從哪兒來?我從你們經曆過的生活中來,我就是你們曾經熟悉的一位老師!史鐵生何許人?他就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或者可以說就是我們中間的一位。拉近心的距離,首先拉近人的距離;拉近人的距離,首先得破解人的神秘。世上本沒有神秘,故作神秘的人多了,於是便有了神秘,破解神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揭穿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