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名師新課堂教學及語言藝術探微(1)(3 / 3)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聽著聽著李穀一甜美的歌聲,把東西摔向牆壁”?

生:沒有。

師:有沒有大聲喊著“我活著還有什麼勁?”

生:沒有!

師:母親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生:為了兒子!

師:送她一個字。

生:愛。

師:這愛就是——

生:忍。

師:帶著你們的體會讀這句話。(咱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請再讀課文,琢磨琢磨,母親忍住的還有什麼?

生:母親還忍住了兒子的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

師:謝謝你的發現,請具體講講。

生:對這樣的打擊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但這樣的痛苦不能讓兒子知道,她還要讓兒子堅強起來。所以,麵對這樣的雙重打擊,母親讓兒子去看花:“聽說北海的菊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吧。”

師:繼續談,我可不評價。

生:母親想讓兒子看花,讓心情變得愉快一些。

生:母親也是一個愛花的人,所以母親讓兒子去看看花兒。

師:母親幾次要求推著兒子到北海看菊花?

生:兩次。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第二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師:我聽出來母親的“央求”,誰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體會母親的央求。

師:注意,母親還是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母親不僅僅自己的病讓自己憔悴,為兒子操碎了心,更會讓她憔悴。

師:所以啊,是一副憔悴的臉上現出的央求般的神色——再讀!

生:母親是個愛花的人,就是說母親熱愛生活,也要讓兒子像她那樣接受現實,熱愛生活。

生:當兒子有去的意思——“什麼時候?”的時候,母親就——“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兒子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

生:當兒子說——“好吧,就明天”的時候。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可我又不耐煩地說:“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竟然笑了,還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生:母親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裏。她還笑著——你看,兒子的話讓她“喜出望外”,讓她高興得坐立不安。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讓他學會快樂,麵對未來充滿希望。

師:好,帶著你對“忍”的理解再讀一讀。(咱娘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謝謝你們,讓我們在這個“忍”中體會又一層韻味。那麼,再請同學默讀課文。看看母親還忍住了什麼。

生:忍住的還有兒子的抱怨。因為母親對兒子特別的理解,所以她能忍受兒子的摔東西,砸玻璃等暴怒無常的脾氣。

師:好!會讀書,請再細讀讀,看看母親又是怎麼“忍”的呢?

生:“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複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師:這裏重複用了一個詞,那就是說,母親的忍體現在——

生:“悄悄地”。還有一處,也是“悄悄地”——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母親這“悄悄地”忍的細節被你發現了,感謝你給大家的啟發。請任選一句讀一讀。(學生讀,隨機課件出示: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2.當一切恢複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3.……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把“悄悄地”去掉,再讀讀上麵的三句話,任意選擇一句談談你的看法。

生:我談第三句。因為母親一說“跑”和“踩”,就會想到兒子的腿癱瘓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親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說母親在兒子麵前說話特敏感。

生:這個“悄悄地”體現了對兒子的歉意,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粗心,說話不注意呢?

生:這“悄悄地”也體現了對兒子的關心。

師:還能把關心再具體一點嗎?

生:母親對自己的話很敏感,就連說話都那麼小心。就是怕兒子傷心,她在兒子麵前特別小心。

師:用個成語,那就是——

生:就是小心翼翼!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啊,請你讀讀這句話,讓我們跟著你體會母親的“小心翼翼”。

(生讀。掌聲)

生:我談第二句。不用“悄悄地”呢,就體會不到母親的苦心。她想讓兒子盡情地發泄一下,就又“悄悄地”進來,這就更體會母親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擾兒子。

生:的確,母親出去了又回來,回來又出去,一遍又一遍,眼圈紅紅的,說明剛哭過,可是在兒子麵前還要忍,一句話,就是為了兒子。也就是同學說的耐心無比啊!

生:我說第一句。“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動靜。如果母親不是“悄悄地”,就那麼隨便的出去,根本就體會不到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和關心。

師:把“關心”再具體些,就是對兒子特別的——

生:無微不至,也就是特別細心。

師:是啊,她的心比針尖還細啊。把你的感受送進去再讀。

(生讀得較輕。)

師:母親的腳步還是稍重了一些,再輕一點兒。

(生讀得很好。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