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你們真會讀書呀!由於你(握住該學生的手)的啟發,引領著大家體會到母親痛心中還要細心、耐心、小心——因此,這“忍”中透著的是看不見的愛。
師:經過同學們的品味,我們感到這“撲”,這“抓”後的“忍”——除了忍住對兒子的抱怨。還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的雙重打擊!這是怎樣的忍啊!母親的忍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生:母親太理智了,太堅強了!
生:這忍中,我感覺到了母親所忍住的巨大痛苦!
師:大愛無形。兒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讓母親苦上加苦——然而母親依然是苦口——
生:苦口婆心。
師:也是母親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
師:那麼,“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麼呢?
生1: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
生2:現實已經這樣了,未來還長著呢,兒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生3:正值壯年,你的路還長呢,更要堅強起來啊。
生4: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一起好好兒活。
生5:她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發脾氣,要找到一條好好活的路,讓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壓倒。
生6:她要告訴兒子麵對生活的打擊要學會忍受。
師:母親沒有你們說的那麼精彩,那麼豐富。母親的話不是豪言壯語,隻有那萬箭穿心的“忍”哪!但你們所說的都含在了這句再簡單不過,再樸素不過的話裏——
生:“好好兒活”!
師:所以,這“好好”兩個字的韻味、複雜的情感都蘊涵在這裏——母親告訴兒子怎麼去麵對有殘缺的生命的理兒,真是意味深長啊!
教學語言賞析2:
在突出語文人文性特點的同時,兼顧其工具性。教師敏銳地抓住訓練點,別開生麵地進行語言訓練設計:
“讀”,重點句,重點段落,關鍵之處和一些優美語句,不斷引導學生去讀,帶著對具體情境的體會去讀,帶著對人物的感情去讀,帶著對細節的理解和把握去讀,帶著對文本語言、人物語言及語言內涵的情味深切的體會去讀。不僅要讀通,讀懂,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還要讀出兒子和母親的情緒反差,讀出母親生前與身後兒子的情緒變化,讀出母親的偉大情懷。教師緊緊抓取了“兩次看菊花”,兒子的“暴怒無常”,母親的“撲”、“抓”、“忍”等,引導學生讀出母親,讀懂母愛。
“說”,在具體情境中,一些細節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體會去補充、引申和擴展,一些意蘊於言外的東西需要學生比較準確的理解和揭示,此外,一些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語句、詞等需要辨析,此種情況下,教師就給了學生“說”的機會。“原來活蹦亂跳的,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發這麼大的脾氣,此時的他的確很痛苦,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麵對他這副樣子,你會怎麼做?”“請再默讀這句話,看看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麼?”“肝癌什麼症狀?除了課文的說明,還有哪位同學或聽課的老師知道嗎?”此外,教師緊緊抓取了諸如“樹葉飄落”意象,“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悄悄地出去”引發學生的聯想充滿詩意,把學生帶入“我”當時的情感之中。在語言訓練中注豐富的內涵,豐厚的情感。
“練”,獨自坐在屋裏,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用醫學名詞說,這是——”
“師:用個成語,那就是——”
生:就是小心翼翼!
師:把‘關心’再具體些,就是對兒子特別的——
生:“無微不至,也就是特別細心。兒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讓母親苦上加苦,然而母親依然是苦口——”
生:苦口婆心。
師:也是母親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
精彩語言例引:
“謝謝同學們,你們的愛心讓大家感動。”
“感謝你,讓我們大家跟這名同學一起討論討論母親的做法。”
“母親她活著很苦啊!親愛的同學們,一個患肝癌的人隻有自己知道有多痛,無法用語言描述,而且還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這樣的母——親!”
“謝謝你的發現,請具體講講。”
“繼續談,我可不評價。”
“謝謝你們,讓我們在這個‘忍’中體會又一層韻味。”
“好!會讀書,請再細讀讀,看看母親又是怎麼‘忍’的呢?”
“母親這‘悄悄地’忍的細節被你發現了,感謝你給大家的啟發。”
“不評價”,但“繼續談”,這是平等中對學生的進一步期待,有利於把學生思維引向深遠,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有利於引發學生更多精彩的。“繼續談”實際上就是正麵的評價,學生體會到了其中的鼓勵,也理解了老師期待著什麼。
“謝謝你的發現”,“謝謝你們,讓我們在這個‘忍’中體會又一層韻味”。“感謝你給大家的啟發”。肯定學生的“發現”,確認學生“發現”後給大家帶來啟發,這樣的評價激勵和教師一以貫之的平等語言相一致,不露刻意表揚或故意拔高的痕跡,但功能強大,表揚個別,激勵全體,閃亮一點,點燃整個課堂。
“好,會讀書,請再細讀讀……”語言預設裏有進一步的期許,但首先肯定現有的“發現”,所以有沒有“會讀書”的首肯,期望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整節課賞析:
母親告誡兒子咱們娘兒倆要“好好兒活”,這是老師為本節課教學確定的主題。文本的感情觸發點在於,母親去世後,兒子深切地理解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實意思——母親已經知道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她忍著巨大的病痛折磨和心理痛苦,盡自己所能,希望兒子堅強活下來。教師把教學主題由“好好兒活”升華為一種讓人心靈震顫的母愛。為了突出這個主題,教師緊緊取抓了“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用這句話架構課堂主體形態,作為貫穿整個課堂的主線,把指導對這句話的感受和朗讀作為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