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作為一種建立信任的措施,某些前提條件以及談判一方接受這些條件的意願將會對談判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在上麵的例子中,談判中要求釋放病人、兒童、婦女、老人等人質就是在恐怖分子和談判當局之間建立信任的一個有效前提條件,隨後雙方才能進行更為艱難的談判。
二、免談條款策略
與前提條件策略密切相關的另一種策略是免談條款策略,即宣稱某些問題在談判中或是合同的簽訂過程中是免談的。這種策略大多運用於商務談判之中。它一般可以防止對那些力量較強的賣方或買方強加的某些固定條款和條件進行反複談判。是否接受它們為免談條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談判雙方的力量對比。
例如,在計算機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商品之前,全世界的計算機市場主要由IBM、Digital等大型供應商控製,因此這些供應商普遍強迫客戶接受賣方協議。當其他類型的計算機普及後,這些供應商的客戶馬上堅持使用買方協議,此時買方開始對供應商運用免談條款策略了。
運用免談條款策略的目的是使談判對手逐漸喪失削弱己方談判實力的可能性,從而削弱對手的談判實力。這些條款有時是情緒化的,有時卻是合理的。這種情緒化會使談判對手做出錯誤的判斷,談判對手可能會覺得除非同意將某些問題視為免談條款,否則談判無法繼續進行。但是,談判對手也會有相應的應對策略。他們可以完全接受要求,也可以隻做部分讓步,並可能會建議將這些免談的問題暫時放在一邊,看看談判雙方在其他問題上能否有所進展。或者是暗示對方,整個談判取決於所有問題,而非一兩個。這就完全要看談判雙方實力的對比了。
三、操縱進程策略
操縱進程策略是指談判一方可能通過控製議程內容或討論事項的先後次序來試圖操縱整個談判進程。一般來講,單方麵確定談判議程或次序不符合正常的談判規則,但在某些情況下,談判一方會試圖將多個問題按特定次序排列,以獲取談判中的有利地位。
談判開局階段的溝通方法
在談判的開局階段,談判雙方要進行必要的交流和溝通。以達到交換意見的目的。在開局階段談判雙方不僅要有效地交換意見,還要能夠識別對方的消息,為以後的談判打下良好的基礎。
交換意見的方法
在建立了良好的談判氣氛之後,談判人員相繼落座,開始談判。
在開局階段,談判人員切忌過分閑聊,離題太遠,盡量將話題集中於談判的目標、計劃、進度和人員等四個方麵。就這四個方麵充分交換意見,達成一致。
1.談判目標
談判目標即說明雙方為什麼要坐在一起談判。談判目標因各方出發點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型。例如:探測型意在了解對方的動機;創造型旨在發掘互利互惠的合作機會;論證型則在於說明某些問題。另外還有達成原則協定型、達成具體協定型、批準草簽的協定型、回顧與展望型、處理紛爭型等。目標既可以是上述的一種,也可以是其中的幾種。
2.談判計劃
談判計劃是指議程安排,其內容包括議題和雙方人員必須遵循的規矩。
3.談判進度
這裏的談判進度是指會談的速度或是會談前預計的洽談速度。
4.談判人員
談判人員是指每個談判小組的成員情況,包括姓名、職務以及談判中的地位與作用。
識別消息真偽的重要性
美國開鑿巴拿馬運河的初期談判,其談判謀略是典型的“請君入甕”。
談判的一方是美國,另一方是法國巴拿馬運河公司。談判的焦點是美國應該付給這家法國公司多少錢才能取得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利。這家法國公司雖然已開鑿失敗,但它在巴拿馬運河卻擁有一筆數量可觀的資產,其中包括:3萬英畝土地、巴拿馬鐵路、2000幢建築物、大量的機械設備、醫院等。法國人估價1億多美元。他們開價1.4億美元,而美國人的開價僅僅2000萬美元,二者相距甚遠,經過雙方磋商,分別讓步到1億和3000萬美元,但談判到此就停了下來。
美國人的戰略是聲稱另找一塊地方挖運河,他們選中了尼加拉瓜,美國眾議院宣布考慮支援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精明的法國人摸透了對方想要一條運河來溝通兩大洋的迫切心理,而且也料到了美國會用尼加拉瓜運河來與巴拿馬競爭,於是也耍了一個花招,暗示法國也同時與英國和俄國人談判,以爭取英俄的貸款繼續運河的開鑿。雙方相持不下。
不久,法國人獲得了一份美國有關委員會給總統的秘密報告,報告中雖然肯定了巴拿馬運河的優越性,然而提出購買的費用過高,不如實施尼加拉瓜方案。這份情報讓法國人的信心動搖了,他們憂心忡忡地另做評估。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不久,法國內部又爆發了一場危機,巴黎公司的總經理因故辭職不幹,股東大會亂作一團:賣給美國人吧,什麼價錢都可以接受!於是一夜之間,法國的報價驟跌至4000萬美元,落入了美國實際可接受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