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結束後,這位不能說話的業務代表卻獲得了50萬碼布的訂單,總金額相當於160萬美元,這是他有生以來獲得的最大的一筆成交額。事後,他總結說:如果他當時沒有生病,嗓子還可以說話的話,他很可能得不到這筆大數目的訂單。因為他過去都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辦法去做生意,並不覺得讓對方表示意見比自己頭頭是道地說明更有效果。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向一位顧客推銷汽車,交易過程十分順利。
當客戶正要掏錢付款時,另一位推銷員跟吉拉德談起昨天的籃球賽,吉拉德一邊跟同伴津津有味地說笑,一邊伸手去接車款,不料顧客卻突然掉頭而走,連車也不買了。吉拉德苦思冥想了一天,不明白客戶為什麼對已經挑選好的汽車突然放棄了。夜裏11點,他終於忍不住給客戶打了一個電話,詢問顧客突然改變主意的理由。客戶不高興地告訴他:“今天下午付款時,我同你談到了我們的小兒子,他剛考上密歇根大學,是我們家的驕傲,可是你一點也沒有聽見,隻顧跟你的同伴談籃球賽。”吉拉德明白了,這次生意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傾聽顧客談論自己最得意的兒子。
一些特殊的口頭語
在典型的談判會議中,一些特別的口頭線索常常被提到,不得不引起談判者的重視。
本文具體闡述談判中常用的口頭語:
“順便說說”:一個說“順便說說”的人,某事突然出現於心田,他想趕快告訴你以免遺忘。此用語暗示是這句話不重要。可是實際上,使用這用語的人真正要說的是,討論中的論點對他們是很重要的,請注意聽。
“坦白地說”:這措辭很奇特。邏輯上,以“坦白地說”開頭的論點暗示著對手在其他論點上並不坦白、誠實。不過,使用此措辭的人真正要表達的是:“你要特別留心我即將要說的話,因為我認為這句話很重要”。此措辭並不和坦白、誠實有絕對相關之處,隻是一條線索,表明你的對手將要說些重要的話,值得你注意聆聽。
“在我忘記之前……”此措辭類似於“順便說說”,表麵看來並不重要,不過隱藏著對手很重要的論點。如果你仔細想想,會覺得此措辭實在荒謬可笑,不過它被使用的頻率頗高,談判者應視它為信號,表示就要提及對談判來說頗重要的事。
“不過……”,也是經常被使用的一種說話技巧。有一位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訪問某位特邀嘉賓時,就巧妙地運用了這種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歡被問及有關私生活的情形,不過……”。這個“不過”,等於一種警告,警告特邀嘉賓雖然你不喜歡,不過我還是要……在日常用語中,與“不過”同義的,還有“但是”、“然而”等,以這些轉折詞作為提出質問時的“前導”,會使對方較容易作答,同時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過……”具有誘導對方回答問題的作用。前麵所說的那位主持人,接著便這麼問道:“不過,在電視機前麵的觀眾,都熱切地的希望能更進一步地了解有關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巧妙地一問,特邀嘉賓即使不想回答,也難以拒絕了。
“如果……那麼”策略能使談判的形式不拘泥於固定模式,用在談判開始時的一般性探底階段,效果是相當明顯的。例如,在談判中,不斷地提出如下種種問題:“如果我再增加一倍的定貨,價格會便宜一點嗎?”“如果我們自己檢驗產品質量,你們在技術上會有什麼新的要求嗎?”在試探和提議階段,這種發問的方法,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方式,它將有助於雙方為了共同的利益而選擇最佳的成交途徑。然而,如果談判已十分深入,再運用這個策略隻能引起分歧。如果雙方已經為報價做了許多準備,甚至已經在討價還價了,而在這時,對方突然說:“如果我對報價做些重大的修改,會怎麼樣?”這樣就可能有損於已形成的合作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