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演講技能的運用(17)(2 / 3)

當演講者受到啟發或者演講內容有了重大調整時,有以下兩種方法處理:

一是若時間充足的話,可以重新寫出講稿;

二是若時間倉促的話,可列出提綱,做即席演講。

1955年,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舉世矚目的萬隆會議。會議開幕後不久便出現了分歧。一些國家的代表因偏見或不明真相,攻擊中國在邊境省份設自治區是對鄰國的顛覆,並提出華僑雙重國籍等問題。這時,人們把目光轉向周恩來,有的同情,有的焦慮,有的幸災樂禍。麵對這一突發情況,周恩來推後了發言時間,將原講稿印成書麵材料發給與會代表,然後重新趕寫講稿。在聽完大多數國家代表發言後,周總理才從容走上講台,針對新的情況做了如下演講。

“首先,不同的思想和社會製度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亞非會議既然不排斥任何人,為什麼我們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

其次,中國共產黨是無神論者,但我們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尊重無宗教信仰的人。

再次,華僑雙重國籍問題是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新中國準備與有關各國政府解決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中國境內有傣族存在,就必須給他們自治權利,就像緬甸有僮族自治邦一樣,怎能說是威脅了鄰邦呢?

為了不使會議有爭議,中國決定不在會議上提出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和沿海島嶼,以及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盡管中國的要求完全是正義的。”

他的話音剛落,全場便爆發出長時間的掌聲。印度總理、緬甸總理等人紛紛離開座位,過去與周恩來握手;一些起初對中國不友好的代表也稱讚周總理的演講是出色的、精彩的。他的演講不僅解開了亞非國家之間的隔閡,而且還贏得了亞非朋友對中國的信任,促進了會議的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演講作為“武器”,其力量是何等巨大!同時也可以看到,根據新的情況靈活調整演講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周總理不善於應變,照搬原講稿發言,就不會有演講的成功。

99

邀請和回答聽眾的提問

邀請聽眾對自己的演講提出問題,並且能正確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是演講者做好演講工作的重要步驟,這需要我們事先做好準備,對聽眾的提問做出準確的回答。

做好充分準備,控製好答疑現場

要進行充分的準備,直接回答問題,控製好答疑現場。

答疑階段是進一步實現你的演講目標的絕好機會。在演講過程中,你試圖滿足聽眾的要求,現在你可以檢查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解答了他們的疑問。根據聽眾提出的問題,你可以知道哪些要點還不清楚,或者他們有什麼看法或不同意見。在答疑階段要表現出積極希望與聽眾溝通的態度,希望聽取他們對你的演講的看法。用類似的反應來表現你的熱情:“我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或“這個問題很好”,或“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

不要因為講話結束而丟開自己的表達技巧。保持目光交流,避免態度焦躁或說話含糊不清。實際上,有些演講者的表達在答疑階段更出色,因為這時他們很放鬆。準備答疑

在準備演講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不要忘記答疑階段的重要性,要預見聽眾針對演講的不同要點可能提出的問題。一個辦法是請朋友在聽完你的排練後提出問題。雖然你永遠想不到聽眾具體會提出什麼問題,但是有些問題提出的可能性比較大。針對最複雜、最艱澀的內容,在排練時大聲說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是公眾人物為新聞發布會做準備所采取的辦法。

最理想的情況是,你收集的資料廣泛而全麵,就規定的演講時間而言,你所掌握的材料要比實際使用的材料多得多。你不應該把這些多餘的材料往抽屜裏一塞了事,而應該繼續閱讀這些材料,要對它們了然於胸,這樣你可以很隨意地把內容擴充得更加詳實,能夠遊刃有餘地回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