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中,最先發展的是耳朵的聽力,因為嬰兒的聽力要比視力發展得早。在訓練聽力過程中,母親悅耳歌聲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兒子非常幸運,他遇到了一個擁有很好嗓音的母親。在他還在胎兒期,他就能聽到母親唱的美妙的民間歌曲。盡管我不會唱歌,但我會經常為他朗誦詩歌。
兒子出生六周後,我就開始對他輕輕地朗誦威吉爾《艾麗綺斯》這首詩了,結果,效果非常好。每次我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兒子就能立刻安靜下來並漸漸進入夢鄉。隨著詩的語調的變化,兒子也會相應地做出不同的反應。當我朗讀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橋上》時,他會非常興奮,當我朗讀坦尼森的《他的夢想》時,他會變得安靜。通過這樣的教育方法,我的兒子滿一周歲時就能背誦《艾麗綺斯》第一卷的前十行和《他的逝世》了。
這裏我要強調一下,我從沒有強製兒子去背詩,他是順其自然地學會的。比如,《他的逝世》這首詩,因為兒子非常喜歡,所以,他自己每天晚上都會像做祈禱似的背誦它,沒多久,他就記住了。
為了能讓兒子形成音樂的觀念,我特意為兒子買了一個能夠發出樂譜上七個音的小鍾,然後,在小鍾上分別拴上紅、橙、青、藍、紫、黃、綠色的發帶。每當兒子在喂奶前醒來時,我就會敲這些小鍾讓他去聽,還慢慢地左右移動這些小鍾,吸引他的注意力。還沒有到六個月時,兒子就能按照我說的——青色鍾、紫色鍾等準確地敲到那個顏色的鍾。我認為這是同時形成聲音和顏色觀念的很有效的方法。
訓練眼睛也是啟發孩子智力的關鍵一環。在兒子出生兩三個星期時,我就在他周圍擺上了很多色彩豔麗的玩具,比如小貓、小狗、小鹿之類的,這些小玩具環繞在我兒子的四周,然後,我經常慢慢地移動玩具來刺激他的視覺。我還經常讓兒子去看棱鏡片映射在牆上的光。兒子十分喜歡看,他哭的時候,隻要看到了彩虹,就不哭了。
在味覺培養上,我經常給兒子各種味道的刺激,但因為考慮到糖、鹽吃多了會有害他的身體,我們始終讓他以吃清淡的食物為主。這樣做既能培養他味覺,又能防止他養成多吃糖或鹽的壞習慣。
兒子滿月後,能夠抬起頭來了,這時,我就用手推著他的小腳丫,教他爬行。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盡早學會爬行,因為俯臥是最適合嬰兒的活動姿勢。嬰兒爬行的時候,會加快他的頸部肌肉的發育,頭抬得高了,他就可以更自由地看周圍的東西,這樣,他就能接受到更多的刺激了,如此,又會大大促進他的大腦發育,這樣,孩子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要從視覺發展起來以後開始。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各種各樣的色彩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於是,我在兒子房間周圍都掛上了各種名畫的摹本,還將大量著名雕刻家的仿製品也擺在屋裏。兒子開始隻是注意畫的顏色,後來也逐漸明白了畫中的含義。從兒子小時候開始,我就抱著他一個個地認識屋中的東西,比如,桌子、椅子等,並不斷地把這些物品的名稱念給他聽。
在開啟兒子智力的過程中,畫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父母都是擅長繪畫的,那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因為我懂得不少繪畫方麵的知識,所以,我可以把很多美麗的花草和鳥獸畫成圖畫給孩子看,還經常讓他看一些有美麗插圖的書籍,並讀給他聽。他總能安靜地聽著。這表明盡管兒子還什麼都不懂,但他對我的聲音和畫的顏色已經發生興趣了。另外,我還經常把和兒子說話的內容畫成圖畫,以便能夠更好地培養兒子智力。
為了培養兒子對色彩的認知,我還買了很多色彩豔麗的小球和木片,還有一些穿著鮮豔衣服的布娃娃,我經常用這些玩具和他做遊戲。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孩子不能從小培養對色彩的感覺,他以後就會對色彩感覺遲鈍。
我還經常拿蠟筆來和孩子做“顏色競賽”遊戲。我拿來一張大紙,從某個點開始,先用紅色的蠟筆畫一條長有三厘米的線,然後,兒子會學著也用紅色蠟筆畫一條同樣長的平行線。接著,我用青色的蠟筆在他畫的紅線後邊畫一條青色的線。這樣連續畫下去,直到兒子用錯了蠟筆遊戲才終止。卡爾學會走路後,我就經常帶他去散步,讓他去關注天空的顏色、大樹的顏色、花朵的顏色、田野的顏色、建築的顏色還有人們的服裝顏色等等,這樣就能不斷刺激他對顏色的感覺。
還有就是培養孩子專注的能力,逐漸讓他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能力。為此,我經常和兒子玩“留看”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是這樣做的,每當路過商店的時候,我就和兒子一起回憶商店櫥窗裏擺著哪些東西,然後,比比誰說的物品的名字更多,卡爾非常喜歡玩這個遊戲,簡直是樂此不疲。這個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記憶力非常有幫助。因為我們堅持玩這個遊戲,兒子不到兩歲的時候,他來到賣雕刻仿製品的商店時,會問店員:“你這裏怎麼沒有《維紐斯·得·未羅》和《維紐斯·得·麥得衣齊》呢?”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這兩幅名畫,他的表現總是讓店員大吃一驚。
嬰兒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我常常用一些鮮活的對事物的體驗來教他使用各種形容詞。兒子出生後第六周,我曾給他買了些紅氣球,然後,把這些氣球用短繩紮到他的手腕上,這些氣球隨著他的手上下搖擺而擺動。之後,我每周給他換一種顏色的氣球。這樣,我就很容易地教會了他使用紅的、綠的、圓的、輕的等形容詞,並且,這種方法兒子非常願意接受。
嚐到了這樣學習的甜頭後,我又給兒子拿一些砂紙、木片之類的東西,讓他學會了粗糙、光滑等形容詞。當然,這種教育方法並非完美,也有一些瑕疵,就是,嬰兒常常喜歡把拿到的東西往嘴裏放。不過,隻要父母稍加注意,還是可以避免危險的。另外,雖然讓孩子的手發揮多種功能對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但嬰兒認識自己的手卻需要很長時間。為了能夠讓孩子更早地認識自己的手,就需要讓他看到你的手在做什麼。
每次,當兒子睡醒,張開小手的時候,我和妻子就趕緊塞給他一些東西,鍛煉他的手指。
另外,我還要引導兒子觀察我的手在幹什麼,讓兒子意識到手有作用。比如,我手拿搖鈴搖動,兒子就會通過甩動胳膊發出聲響。他八九個月大的時候,我和兒子一起在紙上畫畫,雖然兒子畫得很亂,什麼都沒有畫出來,但是,他通過觀察已經開始發揮手的作用了。
最後,我著重強調一下,我對兒子所做的這些訓練,都不是強迫他去做的。孩子是有生命的個體,他自然要不斷地發揮他的潛能。我做的這些訓練目的就是不讓他白白浪費潛能。因為實施這些教育,就能讓兒子始終有事幹,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無事可幹而去吃手指頭,因為單調無聊而沮喪和哭泣了,反之,他從一開始就朝著健康的方向成長了。
十五天大時就開始進行語言訓練
根據潛能的遞減法則,我們知道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某些智力發展是有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會決定人的一生的智力發展,所以,千萬不要錯過。抓住兒童早期智力開發,關鍵就是要抓住他們發展的最佳期。三歲之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越早讓孩子學會語言越好。因為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必需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沒有這個工具,我們無法獲得任何知識,我們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發展進步快得多,就是因為我們擁有了語言。所以,孩子如果不能盡早掌握語言,就很難發揮他的潛能,如果孩子能在六歲以前自如使用準確的語言,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比其他孩子發展得快,其接受任何知識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很多父母千方百計地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而當他們聽到我說要發展孩子的語言的時候,他們都感到很驚訝,認為不可能。其實,做了父母的人,隻要平時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嬰兒對人發出的聲音和物品的響聲感知非常敏銳。這說明,早期就開始教孩子語言是可以的。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學習語言呢?我認為從孩子十五天大時就可以向他灌輸詞彙了,然後,等孩子會辨別事物時就可以教他說話。
我兒子十五天大的時候,我伸出手指頭給他看,兒子看到後就想抓住。起初,他還看不準,所以,總是抓不到。最後,他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抓到了,顯得非常高興,就把我的手指頭塞進他的嘴裏吃起來,這時,我就慢而清楚地跟他說“手指”,不斷地重複給他聽。
就這樣,在兒子剛剛會辨別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把很多東西擺在他麵前,然後用清晰的聲音,緩緩地告訴他東西的名稱。沒過多久,兒子就能很清楚地念出東西的名稱了。
孩子醒著的時候,我們會不斷地跟他交流,要麼跟他說話,要麼給他唱歌聽。當他盯著床上吊著的五彩紙花時,我就反複對他說:“紅紙花、黃紙花……”如果我在做事情,我也會親切地告訴他,我現在正在做什麼。
我想,做過父母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孩子說出第一句話時,我們一定會非常激動和高興。然而,有很多父母激動之後很少會意識到什麼。其實,孩子能開口說話,這就預示著他可以真正的學習了,該給孩子提供什麼信息讓他學習呢,此時,非常需要慎重思考。
剛開始學會說話時,孩子的發音都不是很準確,所以,現在開始教孩子準確發音,就成了這個階段的關鍵。否則,以後孩子習慣不準確的發音,再進行更正就很困難了。在生活中,有很多成年人依然發音不準確或者不標準,就是因為他們在嬰幼兒時期就沒有學會正確的發音。
從兒子發出第一個“F”“a”音開始,我就耐心地、反複地教他“Fa-Fa-Fa”“ma-ma-ma”等等。當我教兒子發“ma-ma-ma”時,如果兒子回應了,盡管他說得不是很準確,我仍給他鼓勵。不過,使用這個方法時,一定要聽清楚孩子的發音。如果孩子發音是“mo-mo-mo”,你聽成了“ma”還鼓勵他,時間長了,他的發音就會出現混亂。
當兒子睡醒快一個小時的時候,我就和他玩這個發音的遊戲,這個時候,他的情緒最好,學起來效率也高。所以,教他發音也要注意選擇時機。同時,在玩發音遊戲的時候,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我和妻子在教他發音的時候,會讓孩子看著我們的臉,特別是讓他看清楚嘴的動作。
實際上,教小孩兒說話的確是個艱難的事情,尤其是想要糾正他不正確的發音或者讓他快速記住大量詞彙的時候。
我曾聽到很多父母很困惑地說:“別人都說他們的孩子都是自己學會說話的,可我怎麼沒感覺孩子說話那麼容易呢!”“我孩子怎麼教,他也學不會,即便學會了,說得也不清楚。”這確實讓父母們煩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發展的規律的,隻要耐心找到合適的方法,問題就會輕鬆解決了。
我主張教孩子說話和學習詞彙,從“身邊的實物開始”。
在我兒子稍大一點兒後,我和妻子就抱著他,把飯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體上的各個部位、衣服的各個部分、屋中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個角落,院子裏的花草樹木以及各部分等等一切能夠引起孩子注意的實物指給他看,並教他實物的名稱。總之,看到什麼都告訴他名稱,當然,也會不斷教他動詞和形容詞,這樣逐漸累積他的詞彙。
差不多每天晚飯後,我們都會帶兒子去散步。從家裏走到村口的教堂,在路上,我會講看到的東西,並且特意讓孩子注意到那些,高高的樹木、矮矮的灌木叢,還有天上飛翔的小鳥,環繞屋子的粗粗木柵欄、路燈、樓房、馬車以及各種花、各種人,忙忙碌碌的小螞蟻……在我的指引下,兒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一出門就興奮地看這看那,指來指去,嘴裏還喋喋不休說個不停,這樣說話也跟著進步了。
兒子稍稍能聽懂說話的時候,我和妻子就開始天天給他講故事。我們認為,幼兒時期,沒有什麼比給他講故事更重要的了。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還很陌生,他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為此,我們要早早地讓他了解這個世界,越早越好。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兒子對這個世界的親和力,還能鍛煉兒子的記憶力,啟發他的想象力,擴展他的知識。如果教條、死板地教孩子知識,效果會很不好,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兒子更喜歡,也更容易記住裏麵的知識了。所以,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給他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