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給兒子講故事,我還選擇一些好書,緩慢地朗讀給他聽。在書的選擇上,我建議給孩子讀《聖經》。因為《聖經》是世界公認的好書,沒有其他著作能像它那樣舉世聞名了。所以,給孩子讀《聖經》是最好。父母清晰的朗讀是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有利於孩子優秀品質的培養。
還有,不要隻是讓孩子被動地聽故事,應該讓他參與其中,複述故事。否則,就不能完全達到講故事學語言增素質的目的了。
兒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開始給他講希臘、羅馬、北歐等國家的神話和傳說了。等兒子會說話了,他們母子倆就開始表演神話了。我們在給兒子講聖經故事的時候,有些地方還用戲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給他看。
通過這樣的生動教育,我們終於看到了效果。在兒子五、六歲的時候,他已經輕鬆地記下了三萬多個詞彙,如此多的詞彙量,對於即便是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孩子也是不可思議的。
另外,我反對教孩子不完整的話和方言。
有很多父母認為,學習一些不完整的簡單詞彙和方言,能讓孩子更容易學會,並且,他們認為,孩子小時候說一些不完整的話對將來沒什麼妨礙,於是,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父母教孩子一些“咂咂”(乳房)、“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不完整的詞。對此,我感到很氣憤,也很遺憾,因為這樣做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我經過試驗發現,其實,在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如果能夠緩慢而清晰地教孩子說正式的語言,他一般都能發出完整、正確的音來。
孩子本來就能學會的東西,做父母的卻故意不教他,這是很愚蠢的教育方式。就像雷馬克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東西如果不使用,就很難評價它的作用。同樣的,本來能夠學會的東西,卻不教給孩子,那麼,他們的語言潛力就得不到發展。世界上沒有比這再愚蠢的做法了。
其實,雖然幼兒說一些簡單的“汪”或“丫”類詞彙,現在學起來很容易,但這些詞將來會給他們帶去負擔。因為,孩子學習完整規範的語言是遲早的事情,而那些不完整的話是早晚會被他們拋棄的。那麼,孩子同時學兩套語言,定然形成了學習語言上的負擔,這確實是一個很不經濟的事情。本來,孩子可以拿這些被浪費掉的精力去學習其他有用的知識的,然而,在這種錯誤的教育下,那些嬰兒隻能浪費寶貴的時光。所以,作為父母絕不能浪費時間教孩子不完整的話。也許有人會說,教給孩子這些不完整的話和方言是多麼有趣的事情,但你們想過沒有,這將讓孩子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不僅僅如此,教給孩子不規範的語言還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後果。社會上有許多孩子,甚至到了十四五歲(甚至已長大成人),還有些人說話發音不清楚,這就是從小教育不當的後果。在今天的學校裏,老師為了糾正學生這些不正確的發音所付出的消極勞動,常常要比他們用於積極勞動所消耗的時間多得多。就連普通人都知道,教師糾正學生已經養成的壞習慣上的時間要遠遠超過教給他們新知識的時間,這確實是可悲的事情。
然而,社會上竟還有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發出錯音、說出的錯話當成一種樂趣。他們不但不幫助孩子糾正,反而讓他們一錯再錯,還隨聲附和,這真是天大的錯誤,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將永遠無法發覺自己身上的毛病,直到養成習慣,難以糾正。
正確地使用語言意味著正確地思考。一個小時候說話含糊不清的孩子,他的大腦的開發訓練也無法做好。自從兒子出生後,我就盡量教他說準確且漂亮的德語。我認為在向他灌輸語言的時候,教授俗語也很重要。因為有些意思,如果不用俗語就無法表達得很完美。我們的思想在不斷發展,新觀念也層出不窮,表現這些新觀念的俗語也就自然增加,所以,排斥俗語就會落後於時代。
但是,我絕不會教兒子說不完整的話。完整的語言教育一開始就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兒子還不到一歲的時候,有個朋友對他說:“卡爾,我能看看你的汪汪嗎?”卡爾立刻糾正他說:“這不是汪汪,這是狗。”這位朋友聽了大吃一驚。
為了讓卡爾盡早學會標準的德語,我常常反複清晰地發音給兒子聽,甚至到了不厭其煩的地步。當兒子發出準確的音的時候,我就摸摸他的小腦袋,表揚他一句:“說得好,說得好。”如果兒子發音不準確,我就會對妻子說:“你看,你兒子不會說什麼什麼……”於是,妻子就說:“是嗎?我兒子連那樣的話都不會說嗎?”這樣一來,雖然兒子還很小,也激勵了他努力學好標準發音的勁頭。經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兒子從小就學會了標準的發音。
關於學習詞彙,我堅信:想要有清晰的頭腦,首先就要說出準確的詞彙。因此,我在兒子學會一些孩子式的簡單的表達方式後,逐漸教他了解和使用複雜的語言詞彙,並且要求他盡量做到措詞準確。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必須和家人一起配合,保持一致,對孩子嚴格要求。為此,我和妻子默契配合,並且以身作則,在平時力求自己發音一定標準,用語規範,用詞準確。
為了能夠製造這樣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家裏的女仆和男仆都不能說方言和土話。因為,兒子經常和仆人們接觸,時間長了,很容易受到影響。
方言和土語在讀音上與標準的德語有很大差別,並且,在語法上也不夠規範、標準。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不良影響,就會嚴重阻礙他未來學習標準語言,而突破障礙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那麼,孩子可能一輩子也無法轉變過來了。所以,我隻讓兒子說標準的德語,這樣隻要能記住標準讀法,他就可以很容易地讀懂書上寫的東西。
我家有一個忠誠的老仆人,他已經為我工作有幾十年之久,我非常尊重也很依賴他,可能因為年齡有些大了,他滿口說土語,突然改說標準的德語,總是說不好,說得很不標準,這個影響要比他說土語還嚴重。而當時,兒子正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盡管我很不忍心,但我還是不得不把這位老仆人勸退回家。每當我想起他的時候,都感到很難受,但是,看到兒子在學習語言上有了進步,我又覺得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教孩子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從來沒有重視語法,尤其是對一個孩子來說,更沒有必要。所以,直到兒子八歲,我才開始逐漸教他語法,之前隻是通過聽和說來教一些,從沒正式教過。
其實孩子都很喜歡說話,從小的時候開始,他們就常常一個人不厭其煩地說一個他們學到的單詞玩。我就利用孩子的這個傾向,把一些兒子能夠理解且很有趣的故事,改寫成由精美的詞句組成的短文,讓兒子記下來。聽到這些短文,他很快就記住了,而且還喜歡不斷地複述。之後,我把這些小短文翻譯成了外語,讓他說,他也能很快就記下來。
據我經驗看,人的一生中,最佳的學習語言的階段是在一到五歲之間,父母在這段時間裏一定要盡快鍛煉孩子語言能力,千萬不要讓好時光白白浪費。
盡早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盡快挖掘出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兒子是否在今後取得大成就,與這三方麵關係重大。但是,千萬不要采用機械式的訓練,否則,不會產生任何效果,應該多通過一些靈活有趣的辦法挖掘。
有一位科學家曾經說過:記憶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早期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孩子記憶力發展。特別是在嬰兒時期,每天向他們重複輸入相同的詞彙,會不斷地刺激孩子大腦,促進孩子記憶力的迅速發展。
為了能夠幫助兒子牢固記住神話和聖經中的故事,我常把故事的內容縮寫在紙牌上。之後,在教他各國曆史的時候,我們也采用了這樣的辦法。簡單地說,這個方法就是,先給兒子講故事,再把這些故事縮寫在紙牌上,然後與兒子做遊戲,在遊戲中記住故事。有時候,我們也會在一起讀書,把書的內容要點寫下來。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韻文來記憶各種事情,因為韻文要比散文更容易記住。在兒子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用骸骨教他生理學。之後,他趁我外出旅行這段時間裏,用韻文寫下了已經記住的骨、肌肉和內髒名稱。等我回來知道這件事後,我非常吃驚。
關於曆史事件,我們通常這樣教兒子,在讀完曆史故事後,我們會進行戲劇形式演出,這樣兒子很容易就記住了。然而,現在學校教的曆史課,卻非常死板,總是照搬年代表,沒有一點樂趣,所以,學生們也非常討厭學曆史,更不用提記住曆史了。在培養孩子創造力方麵,我主要是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不管兒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都會一一耐心地給他解答。
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如果他能拿著玩具專心地玩,而不是拿起來就甩掉,我就會誇獎他,並和他一起玩,啟發他玩玩具的方法。如果兒子用了一種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我們不僅大大地誇獎他一番,還會再鼓勵他再多想些方法。在兒子兩歲的時候,每天,他的母親都會像上課似的給他講故事聽。並且,他的母親還采用了巧妙的方法,吸引他不斷地聽下去,那就是,像報紙連載小說一樣,他的母親每天都不講完,說到“且聽下回分解”後就不再講了,之後,他的母親會引導他根據聽到的故事情節去想象後邊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兒子隻好挖空心思努力猜想各種情節。到了第二天,母親會在講故事之前,讓兒子講一下他的想法,然後才開始講。如果兒子猜中了,我們為他歡呼,如果不幸沒有猜中,他的母親就會誇他說:“哎呀,我的兒子編的故事比原來的故事還精彩!”兒子就是這樣一點點地不斷開發其創造力的。
關於想象力,其實,我們的幸福感有一多半都是靠我們的想象來維持的。缺乏想象力的人是很難理解真正的幸福的。貝魯泰斯曾經說過:“想象力是人身上的肉,倘若沒有想象,人生就隻是一堆骨頭。”
那些缺乏想象力,沒有風趣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就事論事,並且排斥想象。他們甚至不相信有聖誕老人和仙女。這樣枯燥、單調的生活態度也會傳染到孩子。他們認為曆史上的傳說和不合情理的兒歌都是對孩子有害的,他們更不懂得用傳說和兒歌來陶冶孩子的情操。即便大人的生活,也不能缺了想象力,更何況是孩子們。所以,從家庭裏攆走聖誕老人和仙女,就相當於攆走了他們的伴侶、拋棄了他們的玩具,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更何況孩子從小就懂得愛惜鳥獸。孩子具備的一些道德的基本認識,以及有關從小就要樹立偉大理想等觀念,都是在一些傳說和兒歌中接收到的。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想象力沒有得到發展,那麼,他不僅無法成為詩人、小說家、雕刻家、畫家,就連建築家、科學家、數學家、法學家也很難勝任。雖然有人認為數學和科學不需要想象力,但並不是如此,任何人都需要有想象力。
所以,當那些幼時想象力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即便他遭遇了不幸,也能感到幸福的;即便他身處困境,他也能感到快樂。所以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那些缺乏想象的人。
有人認為神話故事沒有價值,非常排斥,而我卻喜歡這些神話故事。根據我的觀察,一個聽過神話的孩子在遠望星空的時候,他的感觸完全不同於那些沒聽過神話的孩子。此外,因為孩子社會生活經驗不足,難以區分善惡。所以,給他們講傳說和兒歌也是幫助他們區分善惡的好方法。我從不排斥仙女之類的傳說中的人物,並常把一些傳說和兒歌講給他聽,讓他知道世界上有仙女居住的大自然才會是可愛的。所以,他從小就非常喜歡大自然。同時,從傳說和兒歌中,他也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正直、熱情、勇敢、克己等。
在發展兒子想象力的時候,我不僅給他講傳說和兒歌,還給他講自編的故事,然後,讓他也自己編個故事,並鼓勵他把故事寫下來。
我還和兒子分別和一個想象出的人交朋友,一個叫內裏,一個叫魯西。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請出我們想象出的兩個朋友,然後我們四個人一起玩。這樣,兒子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感到無聊和沮喪。有趣的是,一次,保姆對我說:“先生,您的兒子有些奇怪,他好像在和幽靈玩。”
有些父母因為不了解孩子們的想象世界,所以,他們為了收拾屋子,經常強令中斷孩子用木片和紙盒蓋樓房的遊戲,這是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想象力。這一魯莽的舉動不僅奪去了孩子的幸福和遊戲的快樂,還阻礙了孩子將來成為詩人、學者、發明家……父母在教育中,常常因為輕率的舉動而毀掉一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