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我相信,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能力是一個人是否能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盡量不插手維尼芙雷特的事情,並耐心地傾聽她的想法,從小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學習上,幫助女兒解決任何問題之前,我都會慎重考慮,甚至連提示也不會輕易給出,因為孩子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能否得到正確答案隻是其次。這種做法,不僅能夠讓女兒養成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還可以使她的智力得到充分開發。
有一天,在我寫論文的時候,丈夫走進我的書房,對我說:“親愛的,你去看看女兒吧。不知她是怎麼了,在房裏待了好久了,現在早過了學習時間了,卻還沒有出來。”
於是,我就和丈夫一起來到女兒房門前,敲了敲門。
“你在幹什麼呀?女兒。”
“做功課呢。”
“你看看現在幾點了,是時候休息了!”
“我還有一道題沒做完呢。”
我和丈夫互相看了看,知道維尼芙雷特肯定是被難住了,否則她不會花這麼長時間。平時在這個時間,她早就應該做完功課,開始鋼琴練習了。
丈夫在門外對女兒說:“維尼芙雷特,你開開門好嗎?讓爸爸來看看是道什麼樣的難題。”
女兒開了門。丈夫仔細看了看那道題,認為的確很難。
“維尼芙雷特,我給你提供些幫助吧,這裏,你看,應該……”
“等等,爸爸。”沒等丈夫說完,女兒就喊道,“這道題雖然很難,但我肯定能解決,不需要別人的幫忙。”
丈夫說:“我隻是給你一些提示,並不是要幫你答題。”
“不用了。這種題的難點就在一點上,如果別人給我提示,就等於幫我做了。”女兒反駁道。
我很了解女兒,知道我們著急也無濟於事,既然她都這樣說了,那麼別人的勸說就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以她的性格,她肯定會堅持自己解決難題。所以,我給丈夫使了個眼色,從女兒房間裏出來了。女兒快到晚飯時間才從房間裏出來。我和丈夫擔心她會因為沒解決那道題而悶悶不樂,都有些不安地望著她。不出所料,悶悶不樂的維尼芙雷特坐在餐桌前,一語不發,心不在焉地撥弄著勺子和叉子。
我問女兒:“怎麼了,那道題還沒有做出來嗎?”
“嗯,這是我遇到的最難的一道題了,好像被施了禁咒,怎麼也解不開。”
我安慰她道:“你爸爸可是這方麵的專家,一會兒,讓他教你,好不好?”
為了讓女兒開心起來,丈夫附和道:“對呀,乖女兒,沒關係的,我一會兒來幫你。”
“不行,不用你們幫忙,我要自己解決這個難題,我覺得我肯定能做到。”
晚飯一吃完,女兒就到自己房間裏做題去了。我和丈夫也沒別的辦法,隻好讓她去。一段時間後,女兒手裏舉著一張寫著她答案的紙,興高采烈地從房間跑出來:“爸爸、媽媽,哈哈,我做出來了……”我和丈夫聽到她的歡快的呼聲,心裏頓時也鬆了一口氣,高興不已,丈夫甚至跑過去把女兒抱了起來。
當晚,我和丈夫一直在聽維尼芙雷特敘述她解題的過程,她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想的,後來是怎樣發現解題關鍵的,以及最後怎麼解開難點的。女兒自豪地說:“今天我真高興,比過聖誕節還高興。我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困難,以後就再也不怕那些難題了。”
事實上,維尼芙雷特的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不僅如此,我和丈夫也為她感到驕傲和欣慰:我們的寶貝女兒已經練就了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性格。這次磨煉,大幅提高了女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毅力。在以後漫長歲月裏,女兒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依賴別人,總是獨立解決問題。我認為,這種素質為她未來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她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使她在日後能夠取得傑出的成就。
專注,成才的必經之路
女兒維尼芙雷特興趣廣泛,她有許多業餘愛好。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她的正常學習。對此,認識女兒的人大都抱有同樣的疑問:擁有那麼多的業餘愛好,維尼芙雷特為什麼還能保持優異的學習成績?她的學習時間充足嗎?通常,業餘愛好太多,確實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業,人們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實屬正常。不過,我認為,隻要合理安排好時間,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孩子是能夠同時兼顧正常學業與諸多業餘愛好的。
我女兒之所以能夠處理好學業與業餘愛好之間的關係,就是因為她自幼便養成了專注的學習習慣。女兒能彈會畫,博覽群書,還學會了多國語言。而且,不管是數學、地理還是體育,她的成績都很優異。女兒自幼便深知專注的益處,知道隻有專心才能做好每件事。
不論好與壞,孩子的習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的。我的觀點是,父母應該仔細並且耐心地正確引導孩子,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其他孩子一樣,我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也想學很多東西,但什麼也學不精。她的愛好多而雜,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
有一天,女兒在自己的屋子裏擺弄起了自己的寶貝。她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彈彈琴,一會兒又塗塗鴉,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是卻沒有完成一件事。最終,女兒一臉不悅地來到我的麵前。
她衝我喊道:“媽媽,我不想學了。”
我問她:“你不想學什麼了?”
“我什麼都不想學了。”
“原因呢?”
“這個要學,那個也要學,煩都煩死人了。我都快被它們搞得發瘋了。”
“為什麼呢?學習怎麼就讓你覺得要發瘋了?”
“事情太多了,我不知道怎樣做才好。剛想看書,就想起畫還沒畫,去畫畫吧,又想起琴還沒有練。”
“那你就先做完一件,再去做另一件。”
“一件一件做的話,時間就不夠用了呀。”
我很了解女兒,她是個認真的孩子,什麼都想做好。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會變得迫不及待,忐忑不安,無法靜下心來。
為了讓女兒靜下心來,我開始耐心地引導她合理安排時間。
我問她:“時間怎麼會不夠用?你想每天用多少時間來做功課?”
她答道:“兩個小時。”
“用來彈琴和畫畫的時間呢?”
“彈琴和畫畫各用一個小時。”
“這些加起來才四個小時哦。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減去吃飯、睡覺和玩耍的時間,你還剩下很多時間啊!”
“不過,為什麼我總覺得時間不充足呀?”
“那是因為你沒有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我要怎麼安排才好呢?”
“你已經安排得很好了,隻要靜下心來就行了。”
“可我就是靜不下來,一直都很急躁。”
“因為沒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所以你才會急躁。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應該完全忘記其他的事。比如,看書的時候,就隻想看書,忘記畫畫和彈琴。等到畫畫的時候,就隻想著畫畫,彈琴的時候專心彈琴。如此一來,你不就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了嗎?”
“這樣做有效嗎?”
“當然有效啦。”
“好的,那我就去試著這樣做。”
之後,女兒便回到了她的屋子裏。不一會兒,她又來到了我的麵前。
她告訴我說:“媽媽,這個辦法真有效。我的心已經靜下來了,而且已經做完了一件事。我現在想去彈琴了。”
從那時起,維尼芙雷特便養成了專注的習慣。不管受到怎樣的幹擾,她都不會放下手裏正在做的事情。等到四五歲的時候,這種好習慣已經在女兒的潛意識中生根發芽。大家都說女兒性格堅定,任何人都無法擾亂她正在做的事。
為女兒舉行五歲生日晚會那天,我們請來了包括女兒最要好的小夥伴在內的許多客人。當大家都聚集在客廳裏聊天、吃東西的時候,隻有女兒維尼芙特還留在自己的房間裏做作業。我趕忙去叫她,以免讓客人們等太久。
“乖女兒,你該出來了,大家都在客廳等你。”
“生日晚會八點才開始,現在才七點四十分,還剩下二十分鍾呢。我得先把作業做完才行。”
“可是,外麵來了這麼多人,你還有心情做作業嗎?”
“我又不著急。媽媽不是一直告訴我,要專注地做任何事情嗎?”
“我必須做到最好”
在我的記憶中,可愛的維尼從小就不甘落後,早在四五歲的時候,她就自我要求甚高,盡力做好每件事情。我覺得,這正是女兒和其他孩子之間最大的不同。眾所周知,貪玩是孩子的天性,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就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要主動把事情做到最好。和其他的孩子不同,維尼除了能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外,還常常自己開動腦筋,試著把事情做得更好,這就是她的獨特之處。
自小喜歡繪畫和彈琴的維尼芙雷特認識了許多興趣相同的小夥伴。這些孩子,有的是鄰居家的,有的是同事或朋友家的。基本上,隻要到了周末,孩子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有時彈琴,有時畫畫,還時常相互交流各自的學習心得。
經過商量後,我和這些孩子決定為他們舉行一次鋼琴比賽,一方麵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快樂的周末,另一方麵也為了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不過,比賽的要求並不像正規音樂比賽那麼嚴格,畢竟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因而,他們可以重複演奏同一首曲子,可以自由選擇曲目,直到他們自己滿意為止。
這些孩子大多是從兩三歲開始學習音樂,並且各有所長,甚至有些孩子還頗具音樂家的風度。那天下午,約有七八個孩子聚在一起,大家玩得非常開心。孩子們熱情高漲,輪流走到鋼琴前演奏自己熟悉的樂曲。但是由於年齡小,幾乎沒有誰能毫不出錯地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有的孩子隻彈奏了一段練習曲,有的孩子隻是彈一首簡單的民謠或兒歌,還有的孩子隻彈了一兩個音階。
有一個叫威廉斯的孩子,他完整無誤地彈完了一首簡單樂曲,頓時所有人為他歡呼。可能因為他是那天唯一能連貫演奏的孩子,所以人們不約而同地站起來為他鼓掌叫好。這個孩子彬彬有禮地向大家鞠躬致謝,儼然一個真正鋼琴家的風度,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我拍拍女兒的肩膀說:“寶貝,看威廉斯彈得多好,多流暢,他真棒。”我的意思是她應該向威廉斯學習。
女兒悄聲對我說:“是的,他彈得真的很好,但是我也能像他一樣。”
我知道,女兒的好勝心被激發起來了,所以提醒她不能因為爭強好勝導致發揮失常:“媽媽相信你能做到,但演奏時千萬不要緊張。寶貝,你現在一定保持平和的心態。媽媽知道,你平時彈得很棒,但是現在,有這麼多人看著你,可能會影響你的注意力。”女兒會意地向我點點頭,說:“沒關係,我才不怕大家看呢,一會兒您就看我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