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為孩子營造愉快的生活環境(2 / 3)

“那我們就看兒童劇吧。”

“但是,那種地方太吵了。你再考慮考慮其他的地方,爸爸整天太忙了,想安靜一下。”

女兒頓時蔫了:“你看著辦吧。”

“唉,我是要陪你玩兒,你怎麼一點兒熱情也沒有。”

“我已經跟你說了,你看著辦吧。”

事後,就這件事情,我跟丈夫談了很久,建議他不要輕易向女兒許諾。從那以後,每當由女兒提出這類建議時,我跟丈夫都會稍有限製,讓她從幾個既定遊玩地點中挑選,或是規定大體活動範圍。這樣一來,女兒就不會期望過高,也就不會因此大失所望。無論什麼情況下,我盡量不讓沮喪的陰雲出現在女兒天真的麵龐上。

孩子不信任父母,往往就是因為父母說話不算數。想想看,孩子怎麼會尊重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呢?畢竟,孩子有著複雜的情感,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具,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不放過每次鼓勵孩子的機會

與人為善,對自己,對他人,對周圍的環境都大有好處。每當女兒做好事時,我都會給予充分的肯定。女兒做了好事後,我會適時地誇獎她。

父母常常誇獎孩子的天生優勢,以此表達對孩子的欣賞。比如,誇一個孩子漂亮、聰明之類,但不太看重孩子後天努力,特別是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努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認識上的錯誤,父母們應該反思這一點。

我從克麗亞特夫人那裏聽到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克麗亞特夫人去衛生間,發現牙刷又被兒子亨特扔在台子上了,就對兒子喊道:“怎麼回事呀,亨特,你又把牙刷扔在外麵了?用過牙刷後,你要把它放回到杯子裏,我早跟你這樣說過。”

在聽到媽媽的話後,正在玩玩具的亨特隻是隨口應了一句:“知道了。”

見兒子似乎沒放在心上,克麗亞特夫人就想再強調一遍,好鞏固效果。

“亨特,你過來一下。”

“什麼事?”亨特有些不耐煩地說道,並放下玩具走了過去。

“把牙刷放進杯子裏。”

亨特馬上照做,然後扭頭就走。

媽媽又補了一句:“以後記住啊。”

“知道了。”

翌日,亨特把牙刷放到了杯子裏,但卻沒引起母親的注意;第三天,牙刷又被亨特放在了台子上。

這回母親發現了:“亨特,怎麼搞的,牙刷又在台子上?”亨特說:“我還以為你不記得了呢。”

母親有些納悶,問道:“我不記得什麼了?”

“昨天我把牙刷放在杯子裏,你什麼也沒說。”

這個故事讓我認識到:孩子非常重視父母的注意和表揚。孩子犯了錯,我們必須提醒和予以糾正;同時,在他們改正錯誤並養成好習慣後,父母也應該加以充分的肯定,以便他們有自信去做正確的事,並渴望獲得更好的成績。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比起帶著受指責的壞心情,帶著愉悅的心情更容易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排斥他人是人的本能,不分大人和孩子。雖說多數孩子會承認大人的權威,但過多責備仍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影響到教育效果。因此,我認為,直接采用正麵鼓勵的方法,效果會更好。

女兒以前洗澡時一貫是把水龍頭開到最大,甚至有時一直開著水,讓水浪費掉了。雖然我苦口婆心地告訴她不要浪費水,但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一天,女兒讀一本有趣的書時,了解到了水的重要性,還知道了浪費水資源會使世界未來麵臨缺水的危機。她竟然很快洗完澡,並且主動關上了水龍頭。

我問她:“今天好乖呀?為什麼呢?”

女兒回答我說:“書上說了,要節約用水。”

“我女兒真了不起,懂得節約用水了,真棒!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不知道會節約多少水呢!”

這之後,不但女兒自己懂得了節約用水,她還經常跟他爸爸講浪費水的危害,提醒他爸爸節約用水。在我看來,這種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良好行為受到大人關注,就會自覺調整行為取向,延續好的行為。

當然,要長期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同時還要及時予以鼓勵,的確很不容易。不過,我還是要說:“年輕的父母應該學會適當誇獎孩子,不要錯過生活中能促使孩子進步的一絲機會。”

培養孩子足夠大的勇氣

女兒曾在祖母家住了半年多的時間。祖母十分疼愛她,為了讓她玩得開心,專門在家裏為維尼芙雷特布置了一間兒童娛樂室,這個房間既安全又好玩。房間的地上鋪著厚實的地毯,牆根還擺著軟軟的墊子,地上還擺了不少玩具,都是布娃娃之類的,幹淨又安全。起初,女兒很喜歡自己的這片小天地。一段時間後,祖母發現維尼芙雷特對這間娛樂室的興趣越來越小,而且有時還會有點不耐煩。

原來,整天待在同一個房間裏,女兒感到很枯燥,總想去其他房間玩。之後,這間兒童娛樂室變成了休息室,女兒去玩的次數越來越少,隻是偶爾去休息一下。大多數時間女兒都會在別的房間玩,還時常去院子裏玩。

一次,女兒偷偷溜進廚房,並突然看上了裏麵的一把小刀,還拿起來擺弄。祖母看到這一切,頓時神經緊繃,趕忙上前奪過下女兒手中的刀,並對她大聲說:“天啊,你怎麼能玩這個呢,太危險了!”

一開始,女兒被嚇呆了。可是,當她緩過神兒來之後,就開始不滿祖母的做法了。祖母越是不讓她玩,她就越是想玩,還衝動地過去拿那把刀。盡管祖母小心翼翼地防範,最後,還是發生了意外。一次,女兒在與祖母爭刀子過程中,割破了手指。祖母十分生氣,可是卻拿她一點兒辦法也沒有,隻好強行把她關在自己的兒童娛樂室裏,任由她在裏麵哭鬧。然而,後來女兒反而變本加厲了,故意去損壞別的東西。

起初,祖母認為是女兒的膽子變大了,後來才知道,除了會在娛樂室裏隨心所欲外,孫女不會再輕易去碰別的不熟悉的東西了。後來,祖母對我:“不讓小維尼去別的房間玩,她就沒精打采;讓她去吧,她又會破壞家裏的東西,甚至還會傷到自己。可是,自從割破手以後,她又變得十分膽小,唉,我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父母大都希望培養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想阻止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熱情,沒有人會願意因為阻止孩子的探索,就令他們對外麵的世界心生畏懼,但同時也不能讓他們傷到自己或者損毀物品。

我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要讓孩子明白有的東西不可以隨便碰,有的東西絕對不能碰。告誡孩子時,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是前提,不能隨便誇大其詞,把事情描述得過於嚴重,好像大禍臨頭。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受到驚嚇,更有甚者會讓孩子對外麵的世界感到恐懼,以至於失去對未來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心靈受到這樣的創傷,就會畏首畏尾,什麼也不敢碰,並逐漸失去人生最大的財富——自信。

回到家裏後,女兒又去玩弄小刀。我盡量心平氣和地對她說:“這不是你能玩的東西,你去那邊玩吧。你不能玩這個,刀子不是小孩兒的玩具。”

每次她到廚房看我做飯時,我就會不斷告訴她:“你可以在這兒玩,也可以跟媽媽學做飯,但是你不能隨便亂動這裏的東西,如果你亂動,就不可以在這玩了。”

就這樣,反複多次後,女兒慢慢地開始知道不讓碰某些東西是有道理的。反之,如果我再采取不理智的方式,用嚴厲的口吻命令她不許動某些物品,反而會讓她的好奇心更強,在逆反心理的促使下,可能出現我們極力避免的局麵。

一般情況下,不會傷害到女兒的東西,我都不會阻止她玩,因為被限製在狹小的空間裏,對培養孩子的信心和勇氣沒有益處。大人們都知道,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有時還會搞點破壞,拆卸東西。這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讓他們開闊視野,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並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有一天,女兒在我書房裏待了很久。於是,我便想一探究竟,看她到底在幹什麼。結果,我看到自己的文件夾、卡片和手稿被撒了一地,而她正拿著一個好看的文件夾在玩。當時,我幾乎控製不住自己要大吼起來。不過,想起我以前沒有說過不能讓她玩文件夾,所以我就盡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我對她說:“這都是媽媽工作時要用的東西,你不能隨便玩。”

女兒十分疑惑地問我:“媽媽,我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想知道它們能用來做什麼,為什麼不能玩呢?”

麵對好奇心和求知欲十足的女兒,我把這些東西的用途詳細地告訴了她,還給了她幾個文件夾。

我對女兒說:“這樣吧,我在你的房間裏也放一個書架,然後再給你一些文件夾和卡片,你玩你的,媽媽用媽媽的,可以嗎?”

“當然可以啦!”女兒十分開心地答道。

後來,女兒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裏研究那些文件夾和卡片,一副專心工作的樣子,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既然女兒喜歡模仿我的一些動作,那麼我就盡量為她創造條件,給她模仿成年人的機會,這樣做一來可以滿足她的好奇心,二來也可以防止她亂動那些不該動的物品。

女兒利用打字機學會了拚寫,這讓她一直對打字機充滿好奇,想弄清楚它是怎麼工作的。在女兒的要求下,丈夫還專門為她把打字機拆開來,給她講打字機的內部結構。雖然這樣看上去很費事,但是卻培養了她愛鑽研的習慣,所以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讓孩子學會等待

一個人的耐心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後天培養。孩子出生後,父母隻要聽到他的哭聲,就像聽到命令一樣,以最快的速度把奶瓶送到孩子嘴邊。我覺得,父母用這種方法對待孩子並不恰當。如果隻是簡單用奶瓶來解決所有問題,不找出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滿足的隻是孩子的生理需要而已。

當維尼芙雷特還在繈褓中的時候,我便開始有意培養她的耐心。雖然我知道啼哭說明她已經很餓了,但我卻不會馬上就喂她吃東西,而是在喂前先讓她哭一會兒,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她的耐心。

當孩子還很小時,需要父母的幫助,這種急不可待的心理是可以想象的。的確,他們會用哭鬧來傳達吃東西的欲望,這種表現,反映的正是他們的本能欲望。不過,孩子長大一些後,特別是他們已經學會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對他們耐心培養了。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來完成一件事,學會跟他們進行協調。

在教育維尼芙雷特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經常沒有耐心,隻要一聽到或想到什麼,就要馬上實現,否則就會一直沒完沒了,直到磨得我沒有耐性,無奈退讓以滿足她的需求為止。

有一次,我正在廚房裏麵做麵包,她一聞到香味就跑進來對我說:“媽媽,我想吃麵包。”

“再過五分鍾麵包才能烤好。”

那時三歲的女兒不依不饒:“不行,我現在就要吃。”

“女兒,麵包還沒有烤好,不能吃,你要實在餓了,先到外麵吃些糖果吧。”

“不要,我現在就要吃麵包。”我很清楚她的心理,明白她已經等不及了。我把她帶到了廚房外麵,不再理她,目的就是要讓她懂得等待。

五分鍾過後,維尼芙雷特再次跑進廚房,迫不及待地對我說:“已經過了五分鍾了,快點給我麵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