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從搖籃裏開始培養孩子的品德(3 / 3)

女兒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漸漸失去了幫我做事的熱情,有時候我安排的事情她不做,故意偷懶。一次,我看到維尼芙雷特躺在床上看小人書,而房間裏非常亂,襪子扔在地上,手絹也雜亂地團在桌子上。

“維尼芙雷特,我不是對你說過,要收拾好房間,要洗淨自己的手絹和襪子嗎?”

她回答說:“我明白,我過會兒再收拾。”

“為什麼還要過會兒呢?我早上就跟你說了,你也答應我了呀。”“我要先看書,沒有時間,我過會兒讓安娜幫我收拾。”

聽到維尼芙雷特說要讓保姆替她收拾,我心裏有些生氣,但還在努力壓製火氣:“不可以,自己的事情不可以要別人來幫你做。維尼芙雷特,我有個提議,反正你也不想幹活,那麼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吧。”

一聽到我要講故事給她聽,女兒馬上從床上跳起來了。

“從前,有一位媽媽,特別愛她的兩個兒子,因為擔心怕他們累到,所以什麼事都不肯讓他們做。”

我剛講了一點,女兒就插話說:“你看人家的媽媽多疼愛自己的孩子呀,你一點都不像她們,老讓我幹活兒。”

“你先不要打斷我,聽我把故事講完。在這兩個兒子當中,哥哥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媽媽的關心,整天任何事情都不做,躺在床上睡覺,好吃懶做。但弟弟不願整天閑著,所以就經常幫媽媽做很多家務。慢慢地,弟弟掌握了很多能力,可以自己洗衣、做飯,甚至還可以製造一些工具。”

“後來,媽媽去世了,這時他們兄弟倆也成人了。因為他們都長大了,所以就分開過日子。弟弟很勤勞,每天都在外麵工作,掙了很多錢,也娶了媳婦,生活很幸福。但哥哥還是和從前一樣,整天遊手好閑。

“一天,弟弟去找哥哥商量事情。他發現哥哥還是住在原來的房子裏,那房子已經破舊不堪,一股難聞的味道飄得很遠。弟弟推開房門,你猜,他看到了什麼景象?”

我話還沒說完,維尼芙雷特就搶答到:“那哥哥肯定是死在床上了。”

“答對了,你是怎麼知道的呀?”

“因為哥哥實在是太懶啦,隻知道在家睡覺,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肯定餓死啦。”

“那麼以後你也希望自己被餓死嗎?”

“我不要!”說完,維尼芙雷特馬上去收拾自己的房間了。

我看女兒開始行動,心裏感到很高興,但嘴上卻逗她:“你別幹活,躺著可是十分舒服呢!”

“媽咪,不要覺得我很傻,我懂得這些道理的,我也記得你以前說過的話:勤勞是受人尊敬的第一步。”

習慣會決定孩子的命運

有的人在一個人的時候很有時間觀,可以將事情安排得非常合理,但結婚之後反倒亂了分寸,尤其是在生完孩子之後,家裏人一多,時間似乎就不夠用了,整天手忙腳亂,漸漸變成了沒有條理的人。如果父母是這個樣子,那麼孩子當然無法具有很好的時間觀念。如果父母讓孩子一會兒這樣做,一會兒那樣做,說餓了要吃東西,又說要按時吃飯,這樣孩子就會被打亂,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父母如果缺乏時間觀念,就會養成孩子鬆懈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隨性而為,隨手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吃,撕掉自己不喜歡看的書。這樣,孩子是無法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的。

我覺得,孩子從小就應當從父母那裏知道,爸爸的哪些東西很重要,不可以隨便動;媽媽的哪些東西不可以亂拿,知道違反這些規定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假如孩子並不明白做這些事的重要性,父母就應該讓她們明白:父母的權利同樣應當受到孩子的尊重。

我和丈夫為了養成維尼芙雷特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拿出了全部的耐心來教育女兒。我認為,隻有父母能夠一直保持好的習慣,孩子才會有繼續堅持的信心。往往在一些小事上就可以體現出這些好習慣,例如吃飯之前要洗手,給父母說晚安等。維尼芙雷特每學會一件事情,都高興得不得了。但是,時間長了,她的新奇感就過了,便不想再堅持,轉而去找別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來做。每到這時,我都會有意教育她,每一個好習慣都需要堅持。我們要她知道,好習慣要堅持下去,並不是學會就完了。有時候女兒也明白這種道理,也明白我迫切希望她保持良好習慣的心情,但她總是很頑皮,想知道反著做會出現什麼結果。

我很重視女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並在日常生活中對她進行教育。因此我明白,隻有在養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後,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

一天,我發現她顯得非常焦躁,在房間裏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做那個,坐立不安。

我問她:“女兒,你在幹什麼?”

“哎,很煩,我的事情太多了,不知道應當怎麼辦。”“那麼你在煩什麼事情呀?”

“語言要學,數學題也要做,過會兒鋼琴也要練習,可是我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

“你在房間裏學習已經很長時間了,怎麼功課還沒有完成呢?”“對啊,我做了很長時間,可是還沒完成。”

“怎麼會這樣呢?”

“語言剛學了一會兒,又忽然想到還沒做數學題,就想去做數學題,可是那樣一來,語言課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明白了,原來維尼芙雷特打亂了學習程序,結果做事毫無條理,然後覺得心煩氣躁,心情也越來越差,事情更加做不好。

“我想,不如你先休息一下,然後定好計劃,詳細安排做每一件事的時間,想好做事的先後順序。這樣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維尼芙雷特聽取了我的建議。先休息了一下,然後根據我的意見,將自己的功課詳細安排了一下。

很快,我就發現她已經完成功課,開始心情愉快地練習彈鋼琴了。

“你現在覺得怎樣,還煩嗎?”

“真神奇,現在好多了。安排好功課之後,我果然沒用多長時間就做完了。”

“不錯!女兒,對你來說,今天的事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你要記住,有計劃性的工作才會取得好成績,有規律的生活才會得到幸福。以後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是如此。做任何事,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便要先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我看來,一種合理的生活節奏對孩子非常重要,讓他們製訂計劃,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怎樣來做,都是他們所需要的。孩子隻有在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才能慢慢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

惡習是可以改變的一種行為

因為孩子年齡很小,所以有時難免會不懂事。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或許會出現很多壞習慣,甚至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有些父母在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後,就開始責罵懲罰。我覺得,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注意教育方式,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傷害孩子,做到對事不對人。

在維尼芙雷特五歲時,有一天我發現,她在沒有得到別人許可的情況下,就拿了別人的東西。我覺得她的做法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偷”,所以就沒有用“偷”這個字眼。那時候她還很小,不知道這是一種十分惡劣的行為。那天,我帶維尼芙雷特到外麵買東西,可是快回到家的時候,我看到她手裏有一個蘋果。我覺得這非常奇怪。我們並沒有買蘋果,那麼維尼芙雷特手中的蘋果究竟從何而來?我把那天的購物過程仔細回憶了一遍,想到我們曾經過一家水果店,而且在那裏停了一下。我想到,那個蘋果肯定是女兒趁人沒留意的時候拿的。

這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女兒會做這樣的事。不過我並沒有立即訓斥她,而是耐心問她蘋果是怎麼來的。維尼芙雷特並沒有騙我,一五一十地對我說:“我看到那個好看的蘋果,覺得它肯定很好吃,所以就拿回來了。”

吃過晚飯,家裏隻有我和維尼芙雷特兩個人時,我將她叫進了書房,抱在腿上,然後盡量以一種柔和的目光看著她。

我問她:“今天你在水果店拿了一個蘋果,那麼你付錢了嗎?”女兒回答說:“沒有。”

“媽媽今天帶你出去買的每樣東西都付了錢,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知道嗎?”

女兒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搖了搖頭。

我對她說:“付完錢後再拿別人的東西,這叫做買;但如果不付錢的話,就叫做偷。買東西是正確的,偷東西是可恥的。”

維尼芙雷特說:“那裏的蘋果很多,拿一個也不會怎麼樣的。店老板還送給過我水果呢!”

我耐心地對女兒說:“水果店裏肯定會有很多水果,但那些水果是用來賣的。水果店裏的老板是要靠賣水果來維持生活的。隻有將水果賣成錢,他才可以維持生活。如果別人拿走水果而不付錢給他,他的水果店就開不下去了。而且這樣的話,他也無法維持生活。所以,拿走別人的東西而不付錢,這種做法是很不對的。那個店老板覺得你還是個孩子,喜歡你,所以有時會送一個水果給你吃。他那樣做,是把水果當禮物送給你,你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這並不說明你可以自己隨便拿人家的水果。而且,店老板對你很好,你就不應該隨便拿他的東西。”

女兒這時明白了我所講的道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說以後不會再做這樣的事情了。維尼芙雷特每天睡覺前都會聽我講故事,為了讓她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一道理,當天夜晚我把我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講給了她聽:

從前有一個愛偷東西的小男孩,一天他趁鄰居沒有注意,偷了鄰居的一個雞蛋拿回自己家。他的媽媽非但沒有責怪他,還誇他做得很對。久而久之,小男孩不僅隻偷小東西,漸漸地開始偷他喜歡的所有東西,每次偷完東西拿回家媽媽都會誇獎他。後來,這個小男孩長大了,變成了一個凶狠的盜賊,後來有一天,他被抓住了。在被執行死刑之前,他請求再和媽媽說句話。可當媽媽將耳朵靠近他的嘴邊時,他卻將媽媽的耳朵咬下了。

母親哭喊到:“我對你多好,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兒子說:“假如我開始偷東西時你就訓斥我,我怎麼會落到今天的下場!”

聽完這個故事,女兒流著淚抱緊我說:“媽媽,你幫我改正了錯誤,讓我沒有變成一個壞蛋,你真是個好媽媽……我是個小偷,真恨自己……我真恨自己。”

女兒聽到這個故事後很內疚,我便安慰她說:“不過你不是小偷,你還不知道拿別人的蘋果是錯誤的行為,所以媽媽給你講了道理和那個故事。媽媽相信,你明白這個道理後,一定再也不會那樣做了。”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女兒很有愛心,很懂得關心別人,這是她得到大家欣賞與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我就常常教導她要做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因為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喜愛。我還告訴她,凡事都有相對性,一個隻關心自己的人,是得不到別人關心的。從女兒懂事起,她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懂得了愛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剛從外麵回到家裏,看見女兒正在和吉姆(鄰居家的孩子)用石頭扔一隻路過的小狗。小狗被石頭擊中了,發出淒慘的叫聲。我立刻走到跟前阻止了他們,帶著責備的語氣問道:“你倆為什麼要打它?”

吉姆說:“它一點也不可愛,長得醜死了……”

“我怕它咬我,想把它趕走……”她指著小狗逃掉的方向說,“它應該再也不敢來了!”

我問維尼:“那隻小狗咬過你嗎?”

女兒怯怯地說:“沒有,我隻是害怕它咬我……它從外邊路過時看我了……”

我說:“你看,它不過是從院子外麵路過,又沒有走進來,怎麼能咬到你啊?我看那小狗那麼小,隻怕巴不得躲開你們,怎麼敢過來咬你們呢?”

吉姆說:“可是它醜死了……”

“我看你才醜呢,瞧瞧自己,滿臉是灰,衣服也髒兮兮的。”

吉姆聽到後,低頭看了看身上的衣服,羞澀地笑了。我接著說:“吉姆,小狗那麼髒可能是沒有家了,你應該去幫助它,而不是欺負它,你不為你剛才的行為害羞嗎?你,維尼芙雷特,你用石頭打它,它不咬你咬誰?你們想想看,如果有人欺負你們,你們會怎麼辦呢?”

聽到這些,兩個小孩啞口無言,羞愧不已,深深低下了頭。

我第二天就給女兒買回了一隻小貓,一隻特別可愛的小白貓,渾身雪白,隻有腦門上點綴著一小撮黑色。女兒喜歡得不得了,經常抱著它走來走去。當然,我買這隻貓不隻是為了讓她玩,更重要的是培養她的愛心。

有一次,小白貓的腿不小心摔傷了。女兒急得都哭了,要我去給它找醫生。醫生到來後,她一直向醫生描述小白貓的傷情,樣子關心極子,跟她生病時我的表現一樣。

醫生告訴我:“你女兒是我見過的最有愛心的孩子。很多孩子都喜歡欺負小動物,但是她卻對小動物那麼關心,太少見了。”

其實我知道,女兒不久前還在和那些孩子一樣欺負小動物。所以說,孩子是否有愛心,關鍵在引導,在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她的愛心。自從那件事情之後,女兒再也沒有欺負過小動物。另外,連小花兒小草也不會隨便踐踏了,用她的原話說就是:“它們都有生命,需要我們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