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1)(1 / 3)

照管孩子要一切回歸自然

很多人向我提出建議:我的新式教育是否也適應七歲以上的孩子呢?如果讓這些孩子從中受益,我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幼兒教育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呢?實際上,他們對我的教育理念並不是那麼深信不疑,而是持觀望、疑惑的態度,所以,他們不認為我的那些教育法則能夠運用到實踐中,尤其是對我教育模式中道德規範方麵,他們有更多的異議。

可是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隻是孩子,就可以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不能因為他們隻是孩子,就不讓他們獨立地完成某一項任務;不能因為他們隻是孩子,就忽略培養孩子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生活中,為了加強孩子的腦力訓練,人們為七歲以上的孩子設計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方法,如各式各樣的算數表和語法,一些孩子在幼兒時期就開始接受這樣的訓練。對這樣的訓練,我們是否應該取消呢?如果讓孩子幼小的心智屈從於這些特殊的訓練方法,後果又將是怎樣的?

毫無疑問,我們爭論的主題就是“自由”,當然,這裏所提到的“自由”隻是我個人的觀點,在我看來,“自由”是很重要的,是整個教育體係的基石。所以,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深入地去探討“自由”的問題。

當然,我也很清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認同這種理論,因為即使是麵對一些人們曾經堅定不移的問題,遇到爭議也是不可避免的。

傳統上,我們通常采取什麼方式對待嬰兒呢?相信有許多人對育兒的慣例、常識記憶猶新,比如為了不讓孩子長大後變成羅圈腿,在嬰兒的時候把他的腿用柔軟的布捆綁起來;為了讓嬰兒在適齡時能夠自然地說話,將嬰兒舌下的韌帶割斷;為了不讓孩子的耳朵長大後凸出來,一直給幼小的嬰兒戴著帽子;為了不讓孩子柔軟的顱骨發生畸變,非常重視嬰兒睡覺的姿勢;為了讓孩子擁有高挺的鼻子,一些母親會不停地捏寶寶的鼻子;還有一些母親認為在嬰兒出生後,在耳垂上穿入小耳環可以改善嬰兒的視力。現在,雖然這些傳統在一些國家已經消失,但是也還有一些國家保留這樣的傳統,並世代相傳。

再舉個例子,一些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抱有很大的期望,於是,嬰兒出生後不久,母親就開始興致勃勃地教孩子走路,有時候,意外地發現孩子的小腳微微移動,就很興奮,高興地認為孩子在學習走路。事實上,這時嬰兒的神經係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動作也不能協調起來,但是嬰兒的腳弓這時已經慢慢成形,於是就會自然而然地嚐試慢慢移動自己的小腿。母親們不了解這些科學,誤認為自己教育有方。還有些母親把孩子捆在一個大的籃子裏,這種籃子是鈴狀的,底部比較寬大,為了預防孩子滑倒,讓孩子的手臂吊在籃子外麵,讓竹籃的上部支撐嬰兒的整個身體。這種情況下,母親們看見嬰兒的雙腿向前移動,就認為孩子是在走路了,實際上,嬰兒這時根本無法通過腿來站立。母親們給孩子強加的支撐物,就好像我們為年老的人、行動不便的人或腿部有毛病的人提供的拐杖一樣,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依賴習慣,有一天我們將這個支撐撤走,孩子就會摔倒,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如果我們在培養兒童時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效果會大不一樣。在這裏,我需要鄭重聲明,運用科學的方法,並不會使孩子的鼻子變得高挺,也不會讓孩子的耳朵凸出來,也不會在嬰兒出生後立刻教會他怎樣走路,這不是科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自然決定了人的頭、鼻、耳朵的形狀,人為很難改變;我們說話的本能也是本身所具有的,不是割斷韌帶就可以解決的;腿的曲直由自然決定,行走的機能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人們在這些方麵強加幹涉,完全沒有必要,隻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們在照顧孩子時必須遵循這樣的原則:回歸自然式的照顧。兒童發展得越自由,越有利於身體的協調,也越容易形成更為健全的機能。在我看來,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消除成人施加給孩子的束縛,盡量讓孩子處於恬靜的生活狀態,以得到足夠的安寧;盡量讓孩子的雙腿得到放鬆,保證他們舒服並舒展地躺著,成人最好不要把嬰兒“逗”得上下亂動;時機不成熟,不要著急讓孩子行走,時機一到,孩子會自然站起來輕鬆行走。

我很高興,現在絕大多數母親們已經接受了這樣的觀點,認識到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最傷害孩子的,結果,以前靠賣籃子和賣繃帶生活的商販現在逐漸減少了。

成人換一種照看方式,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實踐已經證明:成人即使沒有把孩子的腿綁起來,孩子的腿也會長得很直,走路也很靈巧。

這個事實多麼令人欣喜和振奮!試想想,由於成人的自以為是,增添了多少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愁。我們一直以為孩子的雙腿、鼻子、耳朵甚至頭形的形成都和大人的照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導致初為人父人母的成人生怕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而影響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心中總是忐忑不安。可是,現在當人們對孩子的成長規律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後,我們就可以輕鬆地說:“不用太擔心,大自然會為我們考慮好一切的,隻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我們會看到孩子成長的奇跡。”

清潔的環境是孩子生存的保障

我們從對兒童自身完善的研究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迪。其中就有肯定衛生學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上是全麵而正確的,它不僅讓人們對兒童身體的發展有了一個基礎性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還科學地解釋了兒童的身體發展是自然形成的結果,並不是外力所能幹擾的問題。實際上,兒童的幸福程度與他身體的體形優劣並無重要聯係,真正需要引起我們關注和重視的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新生兒的高死亡率。如果嬰兒不斷遭到疾病的侵襲,那麼他的身心狀況自然是無法得到保障的。這時,成人卻沒有認識到孩子真正的問題所在,還在糾纏於孩子的臉、體重等小問題。不重視新生兒的高死亡率這樣的問題,著實讓人感到擔憂。

新生兒的高死亡率這一問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一城市或某一個國家,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問題,它威脅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有兩個人為因素導致這一結果,其一,成人忽略了嬰兒本身脆弱的這一特質;其二,成人對孩子的脆弱體質保護意識欠缺。新生兒高死亡率的原因不在於人們缺少美好的願望,也不是由於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而在於人們對這一問題沒有正確的認知,對潛在的可怕危險,人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據我所知,導致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傳染病,特別是嬰兒內髒器官的傳染疾病幾乎已經成為嬰兒死亡的罪魁禍首,而造成嬰兒內髒器官的傳染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缺乏對嬰兒護理的常識。比如,一些成人把不經過清洗的尿布直接放在太陽下曝曬,然後繼續給嬰兒使用;一些母親不注意定期清洗自己的乳房,導致細菌大量滋生並迅速繁殖,後果自然極其嚴重。此外,造成孩子內髒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在照看孩子的時候,沒有對嬰兒的膳食進行科學的規劃。眾所周知,嬰兒的饑餓狀況是沒有規律可循的,因此我們很難預知和掌握嬰兒的饑餓狀況,可是很多孩子的母親,不管什麼時候,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以為孩子餓了,導致很多母親把孩子大聲哭視為喂奶的唯一指令。事實上,孩子的哭有時是因消化不良時腹部疼痛而引起的,而他的吵鬧越劇烈,成人就認為他越餓,於是頻繁地給他喂食,這樣下去,孩子的病情隻會不斷惡化。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母親抱著孩子焦灼無助的神情,為了讓孩子安靜,不再哭泣吵鬧,母親隻好給寶寶喂奶。我們被這樣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同時對那些母親也充滿了擔憂和困擾。

如何防止上述問題的出現呢?

我們應該提倡成人,尤其是母親一定要講究衛生。我們應該遵循這樣一個科學的原則:清潔的環境是孩子生存的保障。這個原則,在本文中闡述的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例如,不管多小的嬰兒都應該有規律地進食,這樣才能調節和提高孩子的消化機能;在孩子前一次的進食結束,並且經過較長時間的消化後,我們可以再給孩子喂一些新鮮的食物;要根據嬰兒的成長來適時地調節飲食結構,喂奶的時間可以靈活調整;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幹麵包,幹麵包對孩子來說不是有營養的食物,即使孩子稍微大點,也盡量不要食用幹麵包,因為孩子很容易吞下麵包屑,這樣孩子的消化係統易出現問題。

科學答案具體指什麼呢?

事實上,孩子的哭鬧往往是間歇性的,哭了一會兒後就不哭了,狀況會有所減輕,那麼孩子啼哭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研究證明,孩子的啼哭實際上是表達自身痛苦的一個信號。但是,這幼小生命的哀號有時並沒有引起成人的關愛和理解,成人束縛著他們,甚至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交給毫無經驗的人照看,這是不負責的表現。這些可憐的孩子,他們不僅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而且自主權也被成人剝奪,這樣的孩子隻有在科學的指導下才能生存。人們運用科學,研製出了保育室、嬰兒室,為的是讓嬰兒在舒適的環境中漸漸地適應這個新的世界;我們給孩子量身定做小衣服,保護孩子脆弱柔軟的小身體;給孩子提供各種營養品和安全衛生食品,保證孩子能有健康合理的飲食。總而言之,科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嶄新、清新、充滿智慧和歡樂的世界,孩子們也最終贏得了他們的生存權利。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睡眠

對成人來講,將孩子看護好,似乎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成人經常強硬地表示:“孩子要吃得多睡得足,不能東跑西顛的,也不要隨便翻動大人的東西,不可以大喊大叫。”其實他們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孩子們打亂了,因此,大人們就想盡各種辦法來製止這樣事情的出現。例如他們會留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在外麵玩耍,甚至不在乎他們是否和不認識的人交談玩耍。但是,大人們想的辦法中讓自己的孩子睡覺是所有辦法中最簡單容易的了。

可是,因為兒童們思維活躍,並且總是喜歡積極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他們不想總是睡覺。因此,區分開正常的睡眠和人為強加的睡眠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在兒童眼裏,成人是一個強大的人,他們可以把他們的意識強加給像自己一樣弱小的人。因此一個成人讓兒童按照自己規定的時間去睡覺,實際上就是在將自己的意誌悄無聲息地施到兒童身上。

在許多成人中,無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無論是知識淺薄還是情操極其高尚的母親或者是保姆,他們都有這樣共同的認識:都希望在大部分時間裏,活蹦亂跳的孩子們都在床上安靜地休息。在一些比較殷實的家庭中的父母不僅僅要求幾個月大的嬰兒過多地睡眠,對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例如兩三歲甚至是四歲,也同樣這樣做。然而在家庭條件不好的家庭裏,父母對待孩子就是另一番狀況,他們的父母不會將時間用在哄孩子睡覺上,於是,一整天,這些孩子都在外邊街上亂跑玩鬧。孩子自由生活是這些父母所希望的,於是這些孩子就不會像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樣整天麵臨被命令睡覺的危機,不用總是在床上度過。

人們通常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長時間的睡眠,它與我們吃飯和呼吸新鮮空氣一樣的重要,可是,過度睡眠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這一點人們卻忽略了,實際上,對孩子來說,過度睡眠的弊端大於對孩子的好處。曾經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告訴我他的苦惱,他長那麼大從未看到過星星。我有點不敢相信,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呢?於是我又追問他原因,這才知道,他的父母習慣讓他早早上床休息,天剛剛黑時就催促他上床,這樣孩子自然無法看到星星了。小男孩很傷心,委屈地對我說:“我多想在夜裏能夠爬上高高的山頂,舒服地躺在草地上看看星星是怎樣的。”因為孩子去睡覺了,大人們就不會被孩子打擾了,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可以隨便了,因此,許多家長經常將孩子早早睡覺的習慣拿出來炫耀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其實這種行為是成人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孩子身上來獲得自己的自由時間,孩子隻能無奈地順從。

給兒童買既好看又軟綿綿的嬰兒床是成人喜歡做的一件事,這種嬰兒床如同一個高大的鐵籠子。這樣大的籠子就可以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在裏麵待著,照顧孩子的時候父母不用彎下身子,非常省事,即使孩子在裏麵哭鬧,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從床上掉下來受傷。成人的床可以躺在那裏自由地伸展身體,而嬰兒床十分窄小,孩子躺在那裏並不舒服。成人們還經常將兒童房間裏窗戶上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的,這樣可以遮住清晨的陽光,阻止它照進屋子,孩子的睡眠就不會被打擾。孩子在生活中必須早早就睡覺,太陽高照了才起床,孩子睡眠時間這麼長,就不會給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