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向下的招手動作。在我國,向別人招手,並要求他向你走過來,一般為掌心向下,手掌上下輕微晃動;但在美國這是叫狗的動作。
蹺起大拇指手勢。在我國和一些國家,這一手勢一般都表示順利或誇獎別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表示要搭車,在德國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亞就表示罵人。與別人談話時將拇指翹起來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麵指向除交談對象外的另一人,是對第三者的嘲諷。
V形手勢。這種手勢表示“勝利”。在我國過去表示“二”,在英國、新西蘭等國家,手心向外的“V”形手勢是表示勝利,若手心向內,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
舉手致意。舉手致意也叫揮手致意,用來向他人表示問候、致敬、感謝。當你看見熟悉的人,又無暇分身的時候,就舉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對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麵對對方,指尖朝向上方,伸開手掌。
OK手勢。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這種手勢在美國表示“了不起、順利”的意思;在日本、韓國,則表示金錢;在泰國表示“沒問題”;在法國表示“零”或“毫無價值”。
手勢語中的禁忌
掌心向下揮動手臂,勾動食指或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招呼別人,用手指指點他人等。這是非常失敬於人的手勢。
在他人麵前掏耳朵、搔頭皮、摳鼻孔、剜眼屎、剔牙齒、摸腳丫、抓癢癢等手勢很不衛生,不僅是不當之舉,而且也極為令人反感。
在公共場合,雙手小動作過多,或是咬指尖、抬胳膊、折衣角、撓腦袋、抱大腿等手姿,都是不穩重的手姿。
足球裁判的手勢禮儀
單臂側平舉。直接任意球,明確指向踢球方向。
單臂上舉,掌心向前。間接任意球,此手勢應持續到球踢出後,並被場上其他隊員觸及或成死球時為止。
單臂向前斜下舉。球門球,指向執行球門球的球門區。
單臂斜上舉。指向執行角球的角球區。
單臂向前斜下舉。罰點球,明確指向執行罰點球的罰球點。
雙臂前舉,手臂向前稍作連續揮動。示意繼續比賽,隊員犯規後,裁判員運用有利條款而不判罰時,應給以繼續比賽的手勢。
用表情傳達你的禮儀
表情在非語言符號中,是最豐富的,也是最具有表現力的。人們通過麵部表情的變化,來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它能生動充分地展現人類的各種情感。因此,在交際中應根據特定場合和需要,恰當地運用表情的禮儀。
眼神的禮儀
眼睛是人類麵部的感覺器官之一,最能有效地傳遞信息和表情達意。社交活動中,眼神運用要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不了解它,往往被人視為無禮,給人留下壞的印象。
在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注視著對方。但應使目光局限於上至對方額頭,下至對方襯衣的第二粒紐扣,左右以兩肩為準的方框中。如果對對方的講話感興趣,就要用友善的目光正視對方的眼區。另外,不能將目光長時間地集中在對方的臉上或身體的某一部位,特別是初次見麵或與異性見麵。在不太親密的交往對象之間,長時間地直盯著對方,是一種失禮行為。
自己若想要中斷的話,可以有意識將目光稍微轉向他處。當對方說了錯誤的話顯得拘謹時,不要馬上轉移自己的視線,相反,要繼續用柔和理解的目光注視對方,否則,被別人誤解為嘲笑他。當雙方緘默不語時,不要再看著對方,以免加劇尷尬局麵;談得很投入時,不要東張西望,否則別人會誤認為你已經不耐煩了。
當你被介紹與人認識時,眼睛要看著對方臉部,但不能將對方上下打量。有求於對方或者等待對方回答時,眼睛略朝下看,以示謙恭和懇請。
上台講話時,要先用目光環顧四周,以示對到會人的尊重。在社交場合,最忌諱和別人眉來眼去和使用滿不在乎的眼神,這是沒有禮貌和修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