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尊重新聞界人士,並友好、坦誠地相待。
(5)保持與新聞界的聯係。
談判中的禮儀不可少
談判又叫作會談,指從事商務活動的人,因為工作需要,進行有組織、有準備的協商活動,就某些問題達成一致,實現各自利益。在任何談判中,禮儀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涵養,還有利於激發與談判對手之間的感情。促使談判迅速、順利進行。
談判的準備
1. 個人形象的禮儀
參與正式的商務談判時,與會人員一定要注重外在形象,把整潔、得體、端莊的外表展現在眾人麵前。男士著裝一律以深色西裝、白色襯衫、素色或條紋領帶、深色襪子、黑色皮鞋為主。女士著裝應本著高雅、規範的原則,切勿過於暴露、時尚、摩登。以穿深色套裙、白襯衫、肉色長統或連褲式絲襪、黑色淺口高跟鞋為主。適當地化些淡妝,披頭散發是女性出席談判場合的大忌,應將頭發梳理整齊。
2. 言談舉止的禮儀
談判之初,談判雙方接觸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談舉止要盡可能營造出友好、輕鬆的良好談判氣氛。做自我介紹時要自然大方,不可露傲慢之意。被介紹到的人應起立並微笑示意。詢問對方要客氣,如有名片,要雙手接遞。介紹完畢,可選擇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稍作寒暄,以溝通感情,創造溫和氣氛。
談判之初的姿態動作也對談判氣氛起著重大作用,目光注視對方時,應停留於對方雙眼至前額的三角區域正方,切忌雙臂在胸前交叉。談判之初的重要任務是摸清對方的底細,因此要認真聽對方談話,細心觀察對方舉止表情,並適當給予回應,這樣既可了解對方意圖,又可表現出尊重與禮貌。
3. 談判地點的選擇
按照談判地點的不同可分為四類:
(1)主體談判。將談判地點安排在主體方,可以使東道主擁有較大的主動性。
(2)客體談判。將談判地點安排在客體所在單位,這樣可以使客體具備了一定的優越性,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3)地點既不安排在主體方也不設在客體方,這樣可以避免了外界因素幹擾。
(4)將談判地點主客互換,這種談判對雙方都比較公正。
4. 談判座次的擺放
(1)雙方進行談判的座位擺放。如果談判桌的擺放采取橫放製,主方人員應麵對門而坐,客方應背對門而就座。雙方主談判者可居中就座,其他人員按照職位、級別,以先右後左的順序分別在各自方就座。雙方主談者的右側之位,在國內談判中可坐副手,而在涉外談判中則可視為譯員的專座。豎放製。如果談判桌的擺放采取豎放製,具體排位時以進門的方向為準,客體方應在左側方就座,而主體方選擇右側方就座。雙方主談判和其他人員的具體座次安排與談判桌橫放製相仿。
(2)多方同時進行談判的座位擺放。多方同時進行談判時,各方談判人士可自由就座或設立一個主席台。主席台應設立在麵對正門的位置,是專門為各方發言人講話時準備的。其他人員一律麵對主席台就座。各方人士發言後應自動離開主席台。
談判的原則
商界人士在準備商務談判時,應當遵守以下原則:
客觀原則。指商界人士在準備商務談判時,要掌握資料和決策態度。
預審原則。指商界人士在準備談判時,應當將自己的談判方案預先反複審核,並將自己提出的方案上交有關人員進行審核,使方案更加完善。
自主原則。指商界人士在準備談判時以及在洽談進行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談判中為自己爭取到有利的位置。
兼顧原則。指商界人士在準備談判時,在不損害自己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主動為對方保留一定的利益。
談判過程中的禮儀
商務談判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活動,所以方方麵麵都受禮儀的束縛,也唯有禮儀能促使企業形象提升。因此,尊重談判禮儀也是對企業發展負責。
在商務洽談進程中,應始終如一地與洽談對手以禮相待,事事表現出真誠的敬意。堅持平等協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雙方應相互尊重。不允許仗勢壓人、以大欺小。如果在談判的開始有關各方在地位上便不平等,那麼是很難達成讓各方心悅誠服的協議的。同時,要求洽談各方在洽談中要通過協商,即相互商量,求得諒解,而不是通過強製、欺騙來達成一致。要明確雙方之間的關係,要做到人與事分別而論,談判桌上是對手,談判桌外是朋友。
在談判過程中,要將“禮儀”擺在首位。在任何情況下,都應本著心平氣和、彬彬有禮、互敬互愛的原則與談判對手和平相處。即使產生利害衝突,也要時刻保持紳士風度。最好是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樣對出現雙贏的局麵有很大幫助。
生活中的微妙談判小技巧
有一位教徒問神甫:“我可以在祈禱時抽煙嗎?”他的請求遭到神甫的嚴厲斥責。而另一位教徒又去問神甫:“我可以吸煙時祈禱嗎?”後一個教徒的請求卻得到允許,悠閑地抽起了煙。這兩個教徒發問的目的和內容完全相同,隻是談判語言表達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結果卻相反。由此看來,表達技巧高明才能贏得期望的談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