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細節不可忽視
言行舉止上的細節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懂得禮儀的具體表現。優秀的人大多是注意細節的人。做事拘小節,不抱怨人生,努力進取,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有時候,一個很小的動作或禮貌習慣都有可能影響到辦事的結果。所以,在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節,禮貌待人,才能不因小失大。行為禮貌是必須的,它是你辦事成功與否的前提之一。
王鵬是一個軟件公司推銷員,他與中關村一家電腦公司業務往來比較多,其他方麵比較好,可就是有一個開關門不太禮貌的毛病。一天,他由於業務原因,多次進出此公司,終於引起了對方忍無可忍的批評。
“你小子,怎麼辦事呀?有意見提嘛!你怎麼開關門那麼用力,我怎麼說你才能記住呢?難道非罵你一次才行嗎?小王,以後一定要注意!”
王鵬自認為公司與對方關係非常好,也自認為與對方公司的職員關係不一般,因而注意不夠,忽略了開門關門這類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禮儀。結果給人一種不講禮貌、粗暴的印象,嚴重的會得到對方的直言不諱的批評。極盡禮儀,取悅對方,自古皆然。所以,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老主顧,也要多加注意。因為往往就是自己與對方比較熟悉,常常忽視了這些問題,從而不再約束自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容易造成與上述例子類似的情況。
不拘小節的人往往被人看作是不懂禮儀的人,這個道理許多人都很清楚,也會時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可當自己做起來時卻並不一定那麼完美、輕鬆。這是一個習慣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加強修養,同時更重要的是小心謹慎地來培養好的習慣。
有的人時常或不小心“嘭”地一聲把門推開或關上,發出大的響聲,給人的印象不是開門或關門而是在撞門,這是極不禮貌的。所以開關門用力要輕些,用力過猛,便會使房門碰撞牆壁發出大的聲響。但也不能用力過小,半天開不開,而給人一種畏畏縮縮、鬼鬼祟祟的不良印象。因此,對開門關門動作的輕重,可以看出一個人修養、內涵和水平來,也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好壞,所以要格外注意。
每次訪問之前,應想好自己開門、關門的方式與動作,盡可能禮貌些。當然,也沒有必要太緊張,而表現得太過拘謹,最好是形成好的習慣。古語說得好:“習慣成自然。”原則上不管是以何種方式開門,在打開時,以自己能自由進入的程度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同時人的坐姿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表現出自己的修養,一般宜端正姿勢,靜靜地坐下,以等待對方的接待為好。位子也是值得注意的細節問題。切忌不可坐在主位上,而應坐在側麵的位子上。因為自己是來辦事的,最好坐在靠近房門的位置,可也不能離主位太遠。坐位與主位的遠近,要由自己與主人的親疏關係來確定。
注意小節,禮貌待人的問題遠遠不止以上這一些,但從以上這幾種行為禮貌中,我們便可以對行為禮貌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用鼻音和尖音與別人說話有失禮節
人在通過說話的方式進行人際交往時,最要不得的是兩種表達的聲音:鼻音和尖音。用鼻音和尖音說話,在交往中具有破壞性的效果。用鼻音說話,尤其是初次與人交談時,往往會給人一種無精打采的厭煩之感。而用尖音給人的感覺是不愉快的。因為尖音刺耳,使人神經緊張,容易破壞談話的氣氛。糾正鼻音必須努力消除心理緊張,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了,思想也就放鬆了,說話時的語調也就隨之變得柔軟了。這樣你就不會因為你的聲音而打斷你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可能性。你的人際交往也就會變得輕鬆而愉快。
不拘小節不是小事
有些人在個人行為舉止上不拘小節,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舉止行為當作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視,其實,文明舉止恰恰是從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婦讓座,這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你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文明的舉止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樂意與你接近;而粗俗的舉止便會使人疏而遠之,必將影響你的社交活動的展開。由此看來,個人行為舉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際交往中,應使自己的行為舉止符合文明規範的要求。要做到舉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為舉止是小節問題的模糊思想,要從小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舉止的養成和積累。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