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涉外禮儀:禮字當先,是非靠邊(1)(1 / 3)

在對外交往中,每個人都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嚴。如果在禮儀上出錯,勢必會影響到兩國之間的感情,弄不好還要兵戎相見;相反,如果彼此都互相尊重,以“禮”相待,不但可以使兩國睦鄰友好相處,還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各種商業合作,互惠互利。

涉外活動中的基本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有關國家的政府、組織或企業單位之間的重要內容就是中外雙方舉行的各種儀式。因此,掌握儀式中的禮儀是十分必要的。

涉外開幕儀式

1.確定人員

開幕式通常由主辦單位的負責人主持。隆重的涉外開幕式除雙方有關人員參加外,還可邀請各國駐當地的使節、外國記者出席。如果是高規格的開幕式,東道國的國家領導人往往出席。出席儀式者對題詞應事先有準備。

2.場地及布置

開幕式一般選在寬敞的場地舉行,室內室外均可。會場正麵要懸掛開幕式的橫幅,隆重的開幕式需懸掛有關各方的國旗。會場周圍可插上彩旗。常常要準備好三個話筒,供主持人、致辭人和翻譯使用。準備好剪彩用的彩帶。有些開幕式現場還應備有簽名簿,請領導人和來賓題詞或簽名留念。

3.宣布開始及開始後的相應禮儀

雙方出席開幕式的人員入場後,賓主麵向外分左右兩邊排開。主持人宣布大會開始,首先請開幕式主辦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代表團團長致辭。若是雙方合作,一般請一方負責人致開幕詞,請另一方致賀詞。致辭後即開始由代表團中身份最高的官員剪彩。若是雙方合作,則可各推舉一位負責人同時剪彩。剪彩結束後,主人可陪同賓客參觀。有時還舉行執行會。

涉外簽字儀式

1.確定人員

簽字人由締約各方根據文件的性質和重要性協商確定。可由國家領導人出麵,也可由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出麵,但各方簽字人的身份應該大致相當。按慣例,參加簽字儀式的,應是雙方參加會談的全體人員;如一方要求讓某些未參加會談的人員出席,另一方應予以同意,但雙方人數最好大體相等。

2.儀式準備

舉行簽字儀式之前,要準備好文本。文本的定稿、翻譯、印刷、校對、裝訂、蓋印等,均要確保無誤。同時還要準備好簽字時用的國旗、文具。確定助簽人員,事先與對方就有關細節問題洽談。

3.現場的布置

簽字的現場布置各國不盡相同。有的國家在簽字廳內設置兩張方桌為簽字桌,雙方簽字人各坐一桌,雙方的小國旗分別懸掛在各自的簽字桌上,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的對麵;也有的安排一張長方桌為簽字桌,簽字人分坐左右,國旗分別懸掛在簽字人身後,參加簽字儀式的人員分坐簽字桌前方兩旁。

我國的做法是在簽字廳內設一長桌為簽字桌。桌後放兩把椅子,為雙方簽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擺放本國保存的文本,文本前麵放有簽字文具。桌子中間擺一旗架,懸掛雙方國旗。雙方參加儀式的其他人員,按身份順序排列於各自簽字人員的座位之後,雙方助簽人員分別站在各自簽字人員的外側。

4.儀式開始後的禮儀

簽字儀式開始,雙方人員進入簽字廳。簽字人員首先入座,其他人員按賓主身份順序就位。助簽人員分別站立在各自簽字人的外側,協助翻譯文本,指明簽字處。簽字人在本國保存的文本上簽字後,由助簽人員傳遞文本,再在對方保存的文本上簽字。簽畢,雙方簽字人交換文本,並互相握手。此時,可上香檳酒,賓主雙方共同舉杯慶賀。多邊簽字儀式與雙邊簽字儀式大體相似。若隻有三四個國家,一般隻相應地多配備簽字人員座位、簽字文具、國旗等物。如果簽字國家眾多,通常隻設一個座位,由文本保存國代表先簽字,然後由各國代表按禮賓次序輪流在文本上簽字。

涉外謁墓儀式

在涉外喪葬禮儀中,謁墓、獻花圈是對被訪國人民友好親善的表示,也是對已故領導人或先烈的敬意。因此,一般地說,隻要被訪國安排,都要前往。在決定謁墓之前,應先了解該國的政治曆史背景。

謁墓的整個過程充滿莊嚴肅穆的氣氛,現場安排有儀仗隊和軍樂隊,並派高級官員陪同。參加儀式的人員應穿著深色或素色服裝,有的要求著禮服,謁墓時應脫帽。軍人若不脫帽應行舉手禮。儀式開始時,樂隊奏樂,東道國禮兵或謁拜者隨行人員,抬著花圈走在前麵。謁墓(碑)人由陪同人員陪同,隨行於後。衛土分列兩旁,持槍致敬。當禮兵將花圈放於碑前時,謁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扶,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飄帶。而後稍退幾步,肅立默哀。默哀畢,繞陵墓(紀念碑)一周。

三種常見的外交用語

國事訪問: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應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的邀請對他國所進行的訪問。

儀仗隊:執行禮節性任務的武裝部隊。用來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高級將領等。由海、陸、空三軍人員組成的或由陸軍人員單獨組成的。

鳴禮炮:是一種向對方致敬的表示。鳴放炮數的多少,代表友好誠意和對對方的尊敬程度。禮炮響數的多少依據受禮人的身份高低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