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生命的最後歲月(1 / 1)

一部紅樓夢,誰人不識君,可惜世道蠱,天妒有才人。--曹雪芹

生命的最後歲月看破仕途不做官

乾隆生平有個誌願,就是凡事要仿效祖父康熙。康熙曾經的6次南巡,成為空前的“盛典”,數十年後還廣為流傳。因此乾隆也要照辦。

乾隆在乾隆二十二年一月出發開始南巡,三月間,巡至江寧。江寧的行宮,就是當初的織造府--曹家的老宅。有趣的是,乾隆也學康熙那樣去視察了織造機房。

到乾隆二十三年的九月,兩江總督尹繼善題奏,說是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官民都望幸,請於次年再舉南巡。這回乾隆沒有馬上答應,說是再推一年。但到次年仍未實現,又推到乾隆二十五年。

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五年的那回南下,正是因為江寧的尹繼善又要經營接駕的大事,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而且上一次辦理有欠妥之處,這次人們建議必須再請康熙年間經曆過的內行人家來協助才好。

於是,有人想到了邀請“世襲數十年江寧織造”的後人、見過“大世麵”的曹雪芹。可巧,當時曹雪芹也剛剛成了貢生,有了一點兒“身份”,於是也促成了那次的南國之行,曹雪芹也借此看了看家鄉的變化。

這個時期,經過了康熙、雍正兩朝數十年的積累,國力殷富。於是乾隆爺除了準備搞個慶典,還想搞些紀念活動:皇宮內苑有一處建築叫作紫光閣,把它重新修繕,要依照古代淩煙閣的故事,也把功臣的畫像陳設在閣中。

可是,古代淩煙閣的功臣隻有10多位,現在決定要給100位文武功臣畫像,而且四壁還要有巨幅的戰場的景象。這樣一來,便生出了一項十分重大的任務:須到各地方各層次去尋訪技藝精湛的好畫家。

於是,功臣之首,身為大學士,封為公爵的傅恒和他族內明字輩的人,便都想到曹雪芹身上來了。

曹雪芹自從江南走了一趟,他的詩才畫藝之高,漸漸傳於眾口了,恰好他回京來了,皇家的如意館便馬上搜訪他的蹤跡。人跡罕至的山村一帶,也不止一次有人來詢問他的名姓和地址。

可是他住的地方十分荒僻,使得他們大費奔波之苦。連那兒的櫻桃溝,也不得不去踏探了好幾次。

曹雪芹在內務府的官學時,也曾有機會看到過紫光閣。他知道那是一個重要的所在,它和武事關係密切,上三旗侍衛較射,取武進士,賜宴外藩的王公都在這兒。

紫光閣在西苑太液池旁。西苑就是緊對紫禁城西華門的皇家苑圃。曹雪芹記起,祖父詩集裏有不少寫西苑景色的詩,那時爺爺常常是半夜宿於此地。

苑中有豐澤園,就是康熙帝種育禦田胭脂米的地方。這米賜給曹、李兩家,這也成為被雍正追查的一大案件,曹雪芹把此米也寫進了《紅樓夢》。

豐澤園之西有春耦齋,是為皇帝學耕田而設的地方。由此齋循池之西岸往北走,就到了紫光閣。此閣建自明代,現又修葺一新了。傅府裏派的人終於找到了曹雪芹家。曹雪芹躲起來不接待他,煩一位老者替他看家待客。

來的這個人假謙恭而真倨傲地向老者說明了來意,口裏稱著“公爺”的美意,請曹二爺出山去宮裏畫穀象,畫成之後,聖上是要賞給官職的,從此可以不再受這窮苦了。

那人頭一次撲空了,第二次又來了。這回曹雪芹在家,接待他進來。聽了再述來意和那套恩賜的話後,曹雪芹微微一笑說道:我剛寫了一幅字,您抄回去替我回稟公爺吧!說畢取出一軸字幅,展開懸在牆上。看時,那字寫得風流瀟灑,上題一詩,道是:

捐軀報國恩,

未報身猶在。

眼底物多情,

君恩或可待。

來的那人看不懂,隻得抄寫回去。傅恒家人們看了,不禁雷霆大怒,說:這個該殺頭的,如此不識抬舉,竟敢說出這種狂悖的話來!明兒綁了他來,讓他去嚐嚐刑部獄的味兒!

後來脂硯等人知道了,無不替曹雪芹暗捏一把汗。大約有人說了好話:他不來沒這福分就算了,何必為這麼一個下流人費手腳。

因此,幸而沒有遭到狂言招禍的大麻煩。而曹雪芹也錯過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當官”的機會,因為此時乾隆已不像雍正那樣對待曹家後人了。

對於曹雪芹來講,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從政的政治環境了,如果他肯屈就,還是有光宗耀祖的機會的。隻是曹雪芹已看清了官場的黑暗和腐敗,已經沒有興趣踏入仕途了,哪怕是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