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含恨離世的大作家(2 / 2)

在西山的一個隱僻處一小片平地,遠遠望去也可以辨出那是一座小墳頭,還是嶄新的,上麵插著一枝白紙的銘旌幡,在寒風中飄動著。

“這就是一代奇才曹雪芹的歸宿嗎?上次見麵還歡活的人哪……”

敦氏兄弟趕到此地,一見這景象,忍不住放聲痛哭。敦誠回來所作的兩首七律《挽曹雪芹》,留給了後世。憑吊生悲,招魂何處,寫出了一個真朋友痛失知交的悲懷,同時作為曹雪芹抱恨而終的見證。

其一雲: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

回腸故壟孤兒泣,淚迸霜天寡婦聲。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欲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其二雲:

開篋猶存冰炭文,故交零落散如雲。

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

地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

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

曹雪芹生前過從甚密的另一友人張宜泉,得知曹雪芹死訊後,幾天都吃不下飯去。他寫有《傷芹溪居士》一首,寄托沉痛的哀思。詩前還寫了這樣一段小序:“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

曹雪芹的突然懸崖撒手,承受最大打擊的還是他的愛妻芳卿。曹雪芹有一口氣活著,二人總還能相依為命,這一去,可讓一個結婚未久即淪為寡婦的孤弱女子怎麼度日?據說,芳卿痛定思痛,曾用血和淚寫下了這樣一首《悼亡詩》:

不怨糟糠怨杜康,亂諑玄羊重克傷。

睹物思情理陳篋,停君待殮醫嫁裳。

織錦意深睥蘇女,續書才淺愧班娘。

誰識戲語終成讖,窀穸何處葬劉郎!

曹雪芹,一個曠世奇才,一代最偉大的小說家,就這樣默默地去了。人們真正認識他是一個時代的巨人,認識他的《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輝煌的傑作,那都是在他去世以後的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遺著《紅樓夢》偉大的思想社會意義和卓絕的文學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所推崇。盡管封建統治階級及其衛道士百般詆毀、焚禁,人們依然爭相閱讀《紅樓夢》,猶如春風吹綠大地一般,廣為傳播。

300年來,《紅樓夢》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爭自由、爭解放、爭婚姻自主的武器庫,反封建的教科書。一本小說,能有這麼大的思想影響和社會作用,這在曆史上是不多見的。

《紅樓夢》在文學方麵的成就,更是前無古人,今無來者。一部小說,寫到了幾百個有名有姓各具個性的人物,個性那麼鮮明,形象那麼生動,令人呼之欲出。寶玉挨打,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還有那精明、虛偽而又狠毒的王熙鳳,貧窮、善良而又有點兒世故的劉姥姥,一個個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一個個都是光彩照人塑造極為成功的藝術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