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時,曾國藩與恭親王、肅順都有接觸,知道這兩個人皆是皇族裏的拔尖人物。如今,有恭親王和肅順在朝中支持,不怕地方的事會辦不好。曾國藩擔心消息不準,郭嵩燾於是取出好友周壽昌的親筆信。周壽昌是長沙人,翰林出身,是京官中遠近聞名的百事通、“包打聽”,他的消息既快又準,絕對無誤。
郭嵩燾繼續分析時局:“長毛”肯定不會成功!因為“長毛”有其致命之處,就是崇拜天帝,迷信《新約全書》,卻與中國數千年的儒教正統為敵。“長毛”所到之處,毀學宮、砸孔位、殺儒士,搞得文人學士沒有不對其咬牙切齒痛恨有加的。事實上,就連鄉村愚民、販夫走卒都很反感“長毛”們的毀關廟、焚廟宇之舉。要是我們現在站出來,竭力維護正道、保衛家鄉,正好可以應天命、順人心、滅洪楊而振國威,同時一展宏圖,此乃天賜良機,切勿錯失。接著,他又介紹了湖南巡撫張亮基的愛惜賢才、與人為善以及左宗棠的大才可用等有利情況。
郭嵩燾的一番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的分析,使得曾國藩的大多數顧慮均煙消雲散。不過,他還是害怕在守製時出山,會被天下人譏笑。
於是,郭嵩燾又分析道:現在正是國家用人之際,皇帝下令讓回籍的官員就地舉辦團練,已經有不少人在居喪期間就出山來辦團練了,如果這樣你還認為有所不便,那麼我可以以我的名義,出麵去請曾父出來催促,此舉可上應皇命,下應父命,從而名正言順。
聽到這裏,曾國藩立刻表示,若郭嵩燾真能辦到,自己就出山。於是,郭嵩燾開始去做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工作。當郭嵩燾陳說讓曾國藩應命出山之意後,曾麟書馬上表示讚同,接著麵諭兒子,要他移孝作忠,竭盡全力去為朝廷效力。曾國藩於是決定出山!
就在曾國藩做出出山決定的第二天,太平軍攻陷了湖北省城。鹹豐皇帝再次急旨催促曾國藩等人應命組織團練,奔赴前線,抵抗太平軍。
在領命前去經辦團練之前,曾國藩首先要安頓好家中之事。獲知曾國藩要出山後,他的4個弟弟都要求隨他離家參戰,但他隻答應帶曾國葆一人離家,並叮囑曾國荃、曾國華先在家守孝,等待更佳的時機,再出來幫忙。
一切安排停當後,曾國藩再祭母靈,請求母親的在天之靈能諒解他難盡孝道之舉,為了對國家盡忠,他決定“墨絰出山”,去迎接那不可預知的未來。(墨:指居喪時穿的孝服,這裏指守孝;絰,古時喪服上係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布帶子)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時代的任何“變局”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改變人生軌跡的契機。曆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然成就一些偉大的曆史人物。
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侖,因為他抓住了這個機會。
美國獨立戰爭,成就了華盛頓,因為他贏得勝利,開創了新紀元。
晚清政局的劇變,究竟是曾國藩的機遇,還是他的燙手山芋呢?結果表明,他真的比同時代的人都要有能耐,他最終力挽狂瀾,拯救了大清王朝。
四、危機總能催生出卓越的領導者
成功拯救大唐,使郭子儀成為晚唐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成功挽救大清,使曾國藩成為晚清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
時勢造英雄,英雄成就時代。
任何人都離不開他所生存的社會環境。有人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同是曹操,生在和平年代他就可能是治國名臣,身處亂世卻成為了奸雄。英雄成就了時代,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比大多數老百姓更能影響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毫無疑問,在1853年底出山,以一介書生出身練兵征戰,是曾國藩一生當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湘軍是時代的產物,曾國藩是時勢造就的英雄,是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了他,造就了湘軍,然後他與湘軍又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影響了一個時代。
1.對手,成就偉大的另一隻手
要想辦成小事,你得有朋友捧場;要幹一番大事,你需要敵人幫忙。
對手,是成就偉大的另一隻手。對手越強大,你能獲得的成就可能會越大。
為什麼曾國藩會成為晚清的“中興名臣”?為什麼曾國藩組建的湘軍能從“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地位逐步轉變為清廷最為依賴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