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謀進期:強在弱中取,進在退中求(1)(1 / 3)

一個人太過鋒芒畢露,就很難得到重用。急於求成、心急火燎,隻會使自己一無所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活用中庸處世之道,低調處世,收斂鋒芒,勢不使盡,從而讓自己進退有度、左右逢源。解決爭鬥的最佳方式,是善於“妥協”,即主動降低條件和要求,表現出主觀上的高姿態及行為上的低姿態。

——作者題注

一、鋒芒畢露者前途無“亮”

一個人太過鋒芒畢露,就很難得到重用。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往往不是因鋒芒畢露而走向成功,而是極易因屢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致被逐漸磨去了鋒芒,成為毫無棱角的鈍器。

1.鋒芒畢露者前途無“亮”

鋒芒本義是刀劍的尖端,就像人們顯露出來的才幹。一個人若無鋒芒,那就是立不起來的藤蔓、提不起來的豆腐,在社會上是不可能行得通和站得住的。所以有鋒芒是好事,是個人立世的前提,事業成功的基礎。但鋒芒是把雙刃劍,它能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因此顯示自己的鋒芒時應該小心謹慎,平時應將其收斂在劍鞘裏。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頗高的人,他們銳氣旺盛、鋒芒畢露,處事則不留餘地,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十二分地表現出來,結果他們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波折。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就在這方麵吃過虧。曾國荃接任湖北巡撫後,與官文同城。官文是旗人,所以在漢官密布的長江中下遊地區,他是被清政府格外看重的。胡林翼任湖北巡撫時,官文是湖廣總督,兩人有很多來往。胡林翼深知他樹大根深,得罪不得,於是處處都讓他三分,官文倒也識趣,很多事都罩著他。這使得湘軍在許多地方都得到了官文的方便。胡林翼死後,官文和湘軍的關係就變得有些疏遠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初出茅廬、年輕氣盛的曾國荃卻調任至此,自此沒少忤逆官文,兩個性情暴烈的人很快就劍拔弩張。

正是在這時候,與曾國荃的摯友黃冕仇隙很深的湖北按察司唐際盛慫恿官文,請曾國荃幫辦軍務,以便使其離開武昌,免於督撫同城。曾國荃得知後大怒,對官文加深了怨恨,開始了明爭暗鬥。鋒芒畢露的曾國荃依仗曾國藩在朝的威望和自己的資曆,自然不懼怕官文,於是先上本告唐際盛的狀,接著就彈劾官文。由於曾國荃營中沒有文員,他把折子寫得亂七八糟的,語句也多不中肯。

而慈禧太後心裏清楚,此事的實質是湘係和滿洲權貴的權力之爭。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慈禧太後又離不開湘軍、淮軍,最後把官文調到了京裏。然而,不久之後一大批湘軍官員就紛紛被開缺回籍,如陝甘總督楊嶽斌、陝西巡撫劉蓉、廣東巡撫郭嵩燾、湖北巡撫曾國荃、直隸總督劉長佑等。

事後,曾國藩告訴曾國荃,這些事可能就是參劾事件所引起的後果,起碼也是間接後果。清廷對曾家的冷淡和疏遠以至於此,令人寒心,但也讓曾國藩兄弟對為宦不得罪巨室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曾國荃作為鋒芒畢露者的典型,在為人處世方麵少了一根弦,以致屢屢在新的人際關係圈子中未能處理好包括上下屬關係在內的各種關係,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講究策略與方式,結果不僅妨礙了個人才能的發揮,還招來了妒忌、猜疑和排擠。

由此看來,鋒芒畢露的結果是沒給自己留一點退路和餘地,把自己暴露在炮火紛飛的壕溝外,容易招致明攻和暗算。一個人太過鋒芒畢露,就很難得到重用,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往往不是因鋒芒畢露而走向成功,而是極易因屢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致被逐漸磨去了鋒芒,成為毫無棱角的鈍器。《菜根譚》再三告誡世人,君子不可太露其鋒芒的思想,否則會適得其反,自作自受。

因此,人立於天地之間,要學會磨礪鋒芒,又要隱其鋒芒,從而學會用低調去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

2.迂回曲折,藏巧於拙

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得要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有時候為了使對方減輕敵意、放鬆警惕,我們便要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戰術,才能達到目的。

曾國藩與朝廷和同僚打交道的方式很值得我們學習。他每次向朝廷有所請求時,都得避免朝廷對自己的猜忌,所以他一向都是迂回曲折、旁敲側擊,盡量不正麵提出自己的要求。對於那些比較敏感、涉及多方利益的問題,他更不會把話挑得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