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與保健之道(生活保健叢書)01(2 / 3)

下麵再介紹一道雨水時節預防感冒的藥膳。

白菜根湯

材料:香菜50克,黃豆15克,水700~800毫升。

做法:將香菜洗淨,切碎,與黃豆同放入鍋內,加水,煎煮10~15分鍾即可。

功效:三風祛寒、發汗、健脾益氣寬中。

驚蟄

“蟄”在漢語裏的解釋就是藏的意思,此時天氣回暖,春雷開始震響,驚蟄的意思就是,春雷響起,蟄伏的動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就開始出來活動了,蛇蟲鼠蟻、病菌等害人蟲也會結束冬眠,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增強體質,以驅邪氣。

飲食上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多吃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

下麵推薦幾道驚蟄進補食療方。

1.首烏丹參蜂蜜汁

材料:製首烏20克,丹參15克,蜂蜜15克。

做法:將製首烏、丹參洗幹淨,以清水文火慢煎,去渣取汁,調入蜂蜜攪勻即成。

功效:補血滋陰活血。適用於動脈硬化、高血壓、慢性肝炎等屬血虛兼有淤血者。

2.燉龍眼黨參鴿肉湯

材料:龍眼肉30克,黨參30克,白鴿肉150克。

做法:先將鴿肉洗幹淨,切成小塊,與龍眼肉、黨參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燉湯,鴿肉熟後飲湯,吃肉。

功效:滋肝腎,益脾氣。

下麵再介紹兩道驚蟄時節預防肝炎的藥膳。

1.珍珠草豬肝湯

材料:珍珠草(幹品)30克,豬肝100克。

做法:按常法加水煎湯,調味,吃肝喝湯。每日1劑,連服5~7劑。

功效:平肝清熱、利水解毒。

適應證:急性傳染性肝炎。

2.柚皮湯

材料:新鮮柚皮2隻,蔥末30克,調料適量。

做法:先將柚皮用炭火燒焦,刮去外層,放入清水中浸泡1天,去除苦味,然後切塊,加水燉熟,加入蔥末、調料即可服食。每日1劑。

功效:疏肝理氣。

適應證:肝炎,脅肋疼痛。

春分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所以,在保健上應注意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飲食上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的體質選擇搭配飲食,如吃寒性食物魚、蝦佐以溫熱散寒的蔥、薑、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配以滋陰之蛋類,以達陰陽平衡之目的。

下麵推薦幾道春分進補食療方。

1.銀花生地綠豆湯

材料:銀花、生地黃各20克,綠豆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銀花、生地黃加水煎湯,去渣,再入洗淨的綠豆煮湯,熟後調入白糖即成。每日1劑,2~3次分服。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解毒。

適應證:猩紅熱恢複期,症見丹痧布齊後1~2日,皮膚開始脫屑,此時身熱漸退,咽部糜爛疼痛亦漸減輕,但尚有低熱、唇口幹燥,或伴幹咳、食欲不振等。

2.枇杷葉湯

材料:鮮枇杷葉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枇杷葉洗淨,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加水煎沸15~20分鍾,棄枇杷葉,調入白糖即成。每日1劑,連服3日。

功效:清熱止咳、降氣化痰、和胃止嘔。

適應證:預防猩紅熱。

清明

每年的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氣。對於養生來說,清明時節基本上不會有寒流出現了,即使在天氣交接中會出現幾天的“倒春寒”現象,但氣溫的大趨勢是不會升高的。清明前後,比較顯著的氣候特點是多雨,天氣比較陰涼,養生重點應該放在補腎、調節陰陽虛亢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