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賀知章也是名動京國的大手筆,詩壇的老前輩(比李白大四十歲),玄宗皇帝麵前的紅人,長期擔任秘書監(皇家圖書館館長)。可以想象,是見過大世麵的,皇家圖書館的藏書也是任他翻看,古今中外的詩作他看得那叫一個多。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大人物,給還是布衣之身的李白那麼高的一個評價。
你……你……你簡直不是人!你……
……
你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啊!小夥子,你這麼會寫詩,你家裏人知道嗎?
賀知章高興壞了,也顧不得紫極宮是道士清修之地,嚷著要請李白去喝酒。一說到酒,李白還能不從命嗎?
兩人一路走到長安最最高檔的酒館,可是,極其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兩人都沒帶錢。賀知章作為長者,又是東道主,加上實在喜歡這個晚輩後生,一咬牙一狠心,解下了腰間佩戴的金龜,拿去做飯錢酒錢的抵押。
金龜,也就是金做的龜符,是唐代官員表示自己身份標誌的一種佩飾。武則天之前,是魚符,到了武則天時期因為烏龜又叫“玄武”,所以改用龜符。王爺或者三品及以上的官員才能用金龜,四品用銀,五品用銅。要曉得,唐朝三省六部的一把手才是三品官,也就是說宰相(三省長官)也僅僅是三品,三品以上都是作為殊榮的封號!
可以想象,當時還是一個平民身份的李白有多麼詫異。
賀老前輩,這金龜拿來換酒,不妥吧?
賀知章卻依然很高興,接連勸說。於是兩人最後壓根沒在意金龜這個細節,更沒什麼代溝、貧富差距,相聊甚歡,喝得酩酊大醉,成了好朋友、忘年交。
有了賀知章的推舉,李白自然是如魚得水,沒多久就被唐玄宗召見,任命為翰林待詔,所以後世也稱李白為李翰林。相當於現在的社科院院士,隻不過擁有品級,而且是皇帝的近臣,隨時作為皇家的顧問,甚至幫助皇帝起早詔書。待詔,就是等待皇帝詔命的意思。
這個官名也有點意思,當年西漢的東方朔就是待詔。隻不過那時候沒有翰林院,東方朔他們被稱之為待詔金馬門。金馬門,是他們上班的地方。然而,待詔待詔,東方朔窮其一生,也隻不過在漢武帝麵前插諢打科,講講笑話玩玩遊戲,沒有真正得到重用。
這似乎也冥冥之中預示著李白的仕途。可是李白毫不在意,他始終覺得,他的未來可以像薑子牙、諸葛亮等人一樣,成為帝王的導師。而唐玄宗就是他的周文王、劉備。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這一刻,他與最終夢想前所未有地接近。
更多的故事和傳說,我們留到後麵去講。李白的墓地,就在我讀大學的城市境內。他的衣冠塚在一個公園裏,離我的學校不算遠,公交車就能到。
於是大一的秋天,我特地去探望。不算大的墓碑上寫著“唐詩人李白衣冠塚”,還有些稀稀朗朗的過路人。偶爾有人笑嘻嘻地注意到這幾個字,就斜靠在碑前留個影,然後繼續笑嘻嘻地離開。
當時我的腦中湧現了一係列關於他的傳說事跡、名句名篇。而金龜換酒這個故事幾乎像病毒一樣在我腦中不斷複製。我忘了帶酒,其實當時作為大一學生也不好意思去買酒。我在他墳前,用生硬的中古音背了遍《靜夜思》。臨走之際,也想留下點什麼。就站在那慢慢琢磨,寫了首七律出來,權當向前輩致敬了。
謁李白衣冠塚(平水韻 四支韻)
童年長誦青蓮詩,得幸今秋一謁之。
真有華胥生妙筆?當年京國解金龜。
意滿但尋詩酒樂,才高何怨芳名遲。
偏偏遊客傷風雅,留影山前斜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