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玄宗的近臣,開始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政治上的問題冷不丁地丟向李白。
有一次玄宗設宴請這些翰林學士吃飯,玄宗也有點醉醺醺的,就問李白說:李翰林,現在我主持的這屆政府跟武則天主持的政府比起來,怎麼樣?
天哪,帝王師!皇帝提問了,向李白提問了!
李白的回答很是巧妙:天後那時候政治很混亂,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員魚龍混雜。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選拔人才就像小孩子買瓜吃,不知道怎挑選又香又甜的,隻知道挑大瓜買。而陛下用人,就好比在沙裏淘金、山上采玉,找到的都是一等的人才。
現在也有人說,李白沒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才能,所以不被重用。而這番話,則讓這種說法不攻自破,短短的一句話裏,不僅說出了武後政權的弊政,還誇了玄宗,也推銷了自己。能說會道,差不多可以算在政壇混的入場券。如果李白去美國參加競選,一場演講下來可能總統就是他。
可是玄宗也是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了,他回答說:翰林把我說得太好了,過獎過獎。這樣玄宗也給自己找了個台階。如此,不重用李白他都不好意思了。
此時的玄宗已經不是開元年間那個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開明天子,自以為天下長治久安的他慢慢地在享樂中消磨著時光,而與楊貴妃的不倫之戀也差不多進入了熱戀期。相比處理政務、整頓國防,他更樂意在宮中聽聽音樂、看看舞蹈。李白對他來說,還是用在娛樂上比較劃算。
這一年過年李白都沒有回家,一直待在長安。天寶二年春天,李白被任命還不到半年,已經至少在表麵上和玄宗打成了一片。
一天,玄宗正在欣賞歌舞,心情非常不錯,就對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說:對著這樣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僅僅靠這些戲子娛樂,應該找個有本事的詩人過來寫幾首詩,也好把今天的事情流傳給後世去誇耀。高力士心裏明白玄宗說的是誰,就去找了李白。
不過由於是突然召見,李白出現在玄宗麵前的時候,酒還沒醒,一副頹廢的樣子。玄宗心裏起了壞主意,當時有傳言說李白不太擅長寫律詩(現在也有這樣的誤解),加上李白又有點神誌不清醒,於是就讓他寫幾首五言律詩,可以說是刻意刁難。
李白卻毫不在意,向玄宗請求說:剛剛你哥寧王請我喝酒去了,現在已經醉了。但是如果您肯允許我無拘無束地寫,我差不多還是可以寫出來的。
玄宗二話不說答應了,立即示意身邊的兩個太監去攙扶,又是磨墨又是準備紙筆,還特地拿紅色的綢緞給他拽出了一個簡易屏風。沒多久,十首五言律詩就寫好了,題名《宮中行樂詞》,今有八首流傳於世。
宮中行樂詞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裏,常隨步輦歸。
隻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這種宮體詩在當時很被人鄙視,因為大多千篇一律,濃豔不堪。然而李白卻能寫得華麗而不膩,尤其最後一句“隻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真是點睛之筆,其意蘊無窮無盡。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個輕飄飄的年輕舞女技藝高超,給人一種即將化雲飛去的錯覺。也可以引申下,思考其中的隱喻:在這樣的歌舞場合我才可以出現,哪天太平不在,我是不是隻能再次雲遊四海呢?
玄宗看了這十首宮詞,自然非常高興,他可沒興趣理會李白對政治的訴求。作為獎賞,玄宗賞賜李白一件宮中的錦袍。
暮春時節,當初開元年間在宮中興慶池附近的沉香亭種植的牡丹全部盛開,萬紫千紅,富貴雍容。於是唐玄宗帶著楊玉環(此時還沒冊封)前去觀賞。麵對花前的美景美人,唐玄宗嘴裏唱的是喲嗬喲嗬喲,心裏美的是浪個兒裏個兒浪。戀愛中的男人都想極力討好對方,無論他年紀有多大。可是唐玄宗畢竟文墨上不如李白,於是李白再次被召見。這次的任務,是寫詩討好楊玉環。
現在有傳說,李白看上了楊玉環,無稽之談,荒誕至極。但是李白為唐玄宗討好楊玉環寫的三首《清平調》,著實是千古名篇。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對於寫這三首詩,還有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