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登金陵鳳凰台》——夢中的長安(1 / 2)

從長安返回任城,需要經過洛陽。以李白的性格,經過這些大城市的時候,一定得好好遊玩一番,再跟朋友們加深下感情。

這一年的洛陽,在中國文學史上無比的耀眼奪目,兩顆巨星在此交會。是年三十三歲的杜甫也在洛陽,相比此時如日中天的李白,杜甫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晚輩,畢竟他比李白小了十一歲。但是這依然掩蓋不了此番空前絕後的盛舉。

很多人都知道唐朝被後人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也被稱為“四唐”。然而,不少人卻誤以為這是按照唐朝國力來區分的。實際上,這四唐的劃分,指的是唐詩的四個時代,與唐朝國力的發展沒有過多的聯係。其中的盛唐,大致就是李白與杜甫兩人同時存在的那段時間,更有人將盛唐定義為公元712年到76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的那年到李白去世的那一年。

杜甫此時也正處在失意中,他於開元年間去參加科舉,沒想到名落孫山。於是也縱情山水,在中州、齊魯一帶鬼混。一千年之後的我們至死無從知曉兩人是怎麼碰麵的,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這兩座最高峰間的交談是多麼令人仰止。李白與杜甫約定,等到了秋天,大家再到洛陽相會。

李白回到了任城,雖說已經不在朝廷,但是也算是衣錦還鄉,畢竟享受過貌似浩蕩的皇恩。當地官員還特地設宴接待他。他拿出唐玄宗賜的錢買了些田地,好好地置辦了家業。

到了日子,他又去了洛陽,與杜甫一起在河南一帶旅遊。他們在開封又遇到了一個牛人——高適,這三人一起遊山玩水,消磨著失意的痛苦。之後他們來到今天山東單縣的孟諸澤,這是一片方圓五十裏的大濕地,他們在這裏飛鷹逐兔,騎馬射箭。要知道,自孔子將射藝定為六藝之一後,從漢、唐甚至一直到明代,無論是這裏的李白、杜甫、高適三人,還是後來明代單騎走邊關的王陽明,騎馬射箭都幾乎是他們文人的必修課。那種文弱的書生,隻有奢靡的末世才存在。

大家玩了一天,捕獲了很多肥美的兔子、狐狸,當天晚上,杜甫帶著李白他們去單父東樓舉行派對,一邊喝酒一邊燒烤,還叫來兩個舞女,給他們歌舞助興。

在這裏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了,怎麼是杜甫請大家去,他不是很窮嗎?其實,杜甫確實有一段時間的苦日子,那是“長漂”期間,而且沒多久。杜甫的爺爺是杜審言,也是一個詩人,官至修文館直學士;父親自然也是朝廷命官,雖然不大,母親還是當地的世家望族。他家在洛陽、長安等地都有田產和莊園,他還是不用交租稅的特權階層!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畢竟高於生活。李白喜歡擺闊,杜甫喜歡哭窮,然而現實中杜甫才是富二代,家中良田無數,李白則是拿皇上送的錢買個小田地都要小心翼翼的布衣。

歡愉過後,三人分別,杜甫回家了,高適繼續到楚地去找機會發展。李白則去了山東的一家道觀,皈依道教,成為道教的居士。當時道教的清規戒律還沒有後世全真派那麼嚴格,所以李白這樣的,按現在來說也可以算正一派道士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白多次與杜甫、高適一同出遊。杜甫甚至還特地去了任城,在李白家住了段日子。

天寶五年,李白的第二任妻子魯地某氏已經離世,四十六歲的李白無人照顧,終於大病一場。病中的李白甚至在一些遠房親戚的幫助下在鄰縣買了些田地,作為遺產留給子女。病好後,這個閑不住的人又打算出遊,與好朋友元丹丘約好了去浙江一帶,正好去一趟當初特別想去的天姥山。

沒想到,這次出行,又引出一段佳話。

李白每次出行都有自己詳細的旅遊計劃,這次他決定先重遊宋州(河南商丘)的梁園,再取道金陵前往浙江。梁園是西漢梁王的園林,當時的旅遊勝地。

不知道跟什麼朋友在一起,總之李白在梁園也是喝得醉醺醺的,喝醉之後,自然就想在牆上亂塗亂畫。想到自己這幾年的大起大落、悲歡離合,李白拿起筆,在一麵牆上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