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瀟湘,在荊楚,李白故地重遊,仿佛是為了找到或者說已經找到了年輕時候的感覺。然而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李白真的已經老了。
李白和妻子宗氏感情之所以好,除了都喜歡文藝外,還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相同,都是道教徒。經曆了這麼多悲歡離合,宗氏下定決心要去廬山修道。李白也有了安心修道的想法,但是他可閑不下來,妻子想安安心心地待在廬山,而李白則對雲遊更感興趣。在廬山安頓好妻子後,李白在一首詩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遝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這個盧虛舟,是曾經跟李白一起在廬山遊玩的朋友。這裏還提到了神話中的超級驢友盧敖。
盧敖是個秦代齊國的學者(傳說,大家不要當真),喜歡四處遊曆。有一次,盧敖駕著馬車到了北海,在一個叫蒙穀的地方遇到了一個怪人。大老遠地望去,這個人在跳舞,走近的時候,這個人停止了舞動,蜷縮在一隻大烏龜上吃海鮮。
盧敖很高興,就跟那個怪人說:咱倆都是驢友,天下驢友是一家,咱們交個朋友吧。
結果這個怪人說:你等級太低,我去過的地方你都去不了。哎呀不說了,我跟汗漫約好了去九霄雲外玩的,我先走了啊,再見。
說完,這個怪人騰空而起,化作一個不明飛行物,消失在雲端。
如此,李白是把自己當成這個怪神仙了,而把盧虛舟比作盧敖。意思是想拉著盧敖一起雲遊修道,哪天羽化成仙了一起去太清境界玩玩。
李白想趁著自己最後的時光繼續雲遊,妻子則想留在廬山找到當時的著名女道士李騰空專心修煉。李白沒勸阻他的老伴,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陪著妻子在廬山尋找李騰空。冬天,就與妻子分別,好讓她潛心修煉。然而,這一別,就是永遠。
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李白在金陵、皖南一帶流落。適逢亂世,日子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過了。之前是雲遊,這下隻能算流落了。其實,李白嘴上說放下一切不過問俗世,安安心心地修道雲遊,實際上,他依然在關心著局勢,希望能夠再為平叛獻出一份力量。
秋天,李光弼的軍隊進駐揚州北邊一帶,與史朝義的叛軍對峙。李白主動請纓,前去投奔。可是歲月不饒人,李白半路上經不起折騰,一病不起,隻得留居金陵。這下,他算是錯過了最後一次機會。沒多久,宣城的好朋友,著名釀酒師紀叟病逝,這給了李白很大的觸動。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
黃泉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紀老先生在黃泉裏肯定也閑不住,還要釀好酒。可是九泉之下,沒有我李白,你賣酒給誰呢?
言下之意,已經很明確,紀老先生你等著吧,等你黃泉的酒釀好了,我也來了。自己的身體,往往自己最清楚。但是李白並沒有因此安定下來,既然去日無多,何不最後瀟灑一回?於是他在今天的安徽南部地區繼續遊曆,雖然跟年輕時候比起來有那麼點吃力和蕭條。
晚秋時節,李白來到了五鬆山下,天色已晚。此時已經不同於開元盛世,四處有旅店,李白隻能借宿於民居。然而李白作為國民偶像的魅力並沒有過多地衰減,民居的主人,一位姓荀的年長婦人,非常熱情地招待了李白。